【本報綜合報導】中國大陸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昨天發布公告,明確2025年大陸關稅調整方案。其中,「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將繼續按規定實施。
淡江大學兩岸研究中心主任張五岳表示,ECFA繼續實施是在預期之內,「如果兩岸政治持續嚴峻惡化,大陸方面還是有可能持續取消早收清單項目」。
張五岳認為,對大陸方面來講,ECFA本來就是兩岸經濟合作機制的框架。先前大陸取消了幾波ECFA早收清單的項目,主因有兩點,那就是大陸認為台灣謀獨日益嚴峻,且最重要的是,台灣始終對「大陸2509項產品禁止進口到台灣」,並沒有採取進一步回應,即使是這樣,ECFA早收清單仍然還剩下300多項。
經濟合作 取決政治互信
張五岳表示,這300多項在ECFA早收清單中所占金額已經不高,但是大陸認為還是有意義跟價值。「不管是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還是大陸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在兩岸經貿交流方面,仍然沒有放棄建立兩岸共同市場,乃至於強調兩岸經濟要合作,所以從這個角度觀察,當然不會去主動終止ECFA,但完全是取決於政治互信跟兩岸經貿互動。」
張五岳坦言,台灣未來不大可能會對禁止進口大陸2509項產品進一步處理。「如果兩岸政治嚴峻惡化,當然大陸方面還是有可能會持續取消早收清單。大陸方面並沒有說終止ECFA的早收清單產品,只是回到原來的關稅機制,並沒有所謂加徵新的關稅」。
關於ECFA可能終止聲浪不斷,我經濟部曾表示,ECFA早收清單產品占台灣出口金額約6%,換算約200億美元(約新台幣6560億元)。若陸方以此作為報復反制手段,對我總體經濟影響尚屬有限。
大陸在2023年4月12日宣布對台貿易壁壘調查。商務部在同年12月21日,宣布對台灣石化領域12個稅目產品取消ECFA關稅減讓;2024年5月對石化、紡織、機械、鋼鐵及金屬、運輸工具等共134項產品之ECFA關稅減讓中止;2024年9月對34項農產品中止免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