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薰依草
從前我並不擅長與不熟的人或陌生人交談,擔心自己說錯話或得罪人,寧可在他們面前保持緘默。
搭計程車時,偶爾會碰到話匣子一開就停不下來的司機,明明在趕路,他一開口我就擔心是否會影響乘車安全。若遇到敏感的政治話題,我僅會以嗯嗯回應,絕不參與議論,就算是聊天氣,也擔心講到最後,可能會牽扯到暖化、電力等攸關政治性的議題,所以不論司機說什麼,我都冷淡回應。
同樣地,燙頭髮很花時間,面對設計師我也只想沉默不語。若他想開啟話題,我一樣會嗯嗯帶過,把注意力轉到手機上。美容院向來是八卦交換所,稍不慎,你的故事就會被添油加醋,成為別人茶餘飯後的話題。不過有次和百元剪髮店長邊剪邊聊中得知,他常利用業餘時間帶學徒做公益,為弱勢團體義剪,令人讚佩。
從前擔任地方民代助理時,需要和各式各樣的人打交道。我向其他口若懸河的同事學習,看他們如何能在各種話題間穿梭自如。一杯茶就可以是談話的引頭,再漸漸帶入彼此要談的正事,看似輕鬆的聊天,好像也有些較勁的意味隱身其中,還有許多高來高去的對話,有時意境太深,我不見得都聽得懂。說話於我而言,像是一門永遠留級的功課。
所以多數時候,我選擇做省話一姐較安全,可是,說話這門功課卻未曾真的被我放棄。就在接觸佛法後,知道「說好話」可以拉近雙方的距離,我學習如何在任何人面前多說好話,試看他們的反應。真的,人際關係起了微妙的變化,當你經常口說好話,不論對方正處於什麼情緒中,絕不會給你不好的臉色。
於是,「說好話」成為我跨出「省話一姐」行列的第一步。讀到星雲大師〈行佛〉這篇文章,「比拜佛、求佛、信佛更上一層的,就是『行佛』。」我似乎明白箇中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