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40歲左右的小霏(化名)確診HER2陽性乳癌,面臨數次換藥與復發的惡夢,終於等到新藥問世,接受治療後乳房腫瘤有明顯變小,卻因自費重擔,3度停藥惡化,最後仍不敵病魔離世。
乳癌蟬聯20年為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之首,衛生福利部最新公布2022年台灣癌症登記年報顯示,乳癌新增超過1.7萬人,死亡率仍逐年上升,總統賴清德「健康台灣」瞄準2030年癌症死亡率降低3分之1,醫界呼籲優先考慮轉移性乳癌病友需求,加速晚期新藥給付。
台北慈濟醫院副院長暨一般外科主治醫師張耀仁說明,台灣乳癌死亡率難以下降與3大因素有關,首先是台灣乳癌發生率高,再者是早期乳癌診斷比例不夠高、初診斷就是第4期轉移性乳癌者多,最後是台灣對於乳癌藥物的健保給付沒有完全跟上國際治療指引。
晚期乳癌新藥治療費用高,當健保未全額給付,患者常無力負擔,因經濟重擔停藥。台中慈濟醫院乳房醫學中心主任林金瑤說,很多乳癌晚期患者只能靠健保,即使有再好「武器」,若健保未給付,就可能束手無策,甚至有不到30歲就罹患乳癌的年輕患者,只能遺憾地選擇安寧療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