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沈勤筆
衛生福利部指出,台灣ADHD(注意力不足暨過動症)盛行率為9.02%,大約是每百人中,有超過九位患有過動症,以現在台北市國小班級人數持續下降的狀況,平均每班就會有超過兩名過動症兒童。然而,這樣高的盛行率之下,卻只有1.62%的人接受醫療的診斷,有接受完整治療者更是鳳毛麟角,僅1%,等於是8.02%的人是患有ADHD卻沒有特殊處置的。
這與學習中心所陳述的狀況不謀而合。特教老師說,能有特教資源介入輔導,參與集中式或分散式資源班教育的特殊生,都是有就診,經過專科醫師鑑定的人,但其實在「一般生」中,有比「特殊生」更多的人數都是他們眼中「疑似生」(疑似特殊教育需求學生),只是未經過診斷,沒有通報鑑輔會(特教學生鑑定安置輔導會)流程,他們也無從協助。
種種跡象顯示,ADHD仍處於低診斷以及接受治療個案不足的狀況。ADHD的孩子在經過適當的治療後,有90%其症狀能夠獲得改善,顯見藉由提升民眾對於ADHD的認識以及辨識、引導,並協助ADHD的孩子就醫治療,已是刻不容緩的議題。
依據台灣醫學會的資料指出,研究顯示患有ADHD孩童的一等親,如父母親與手足,會有二至八倍的風險患有ADHD,在成人ADHD的研究之中發現,患者的手足有較高的機率患有ADHD,從這個研究結果顯示ADHD與遺傳基因有高度的關聯性。
講了這麼多研究數據和醫學報告,身為過動症孩童家長的我要傳遞的資訊,就是ADHD的發生率比你我想像得高。許多人一輩子也不知道自己是過動症患者,或是有注意力缺失的問題,或許你我就是這樣磕磕撞撞長大成人的,但如果能有醫療與特教資源介入,或許眾多ADHDer可以少承擔一些嘗試錯誤的辛苦,還有知行難以合一的無助,也不用從幼齡就開始體驗被討厭的勇氣。因為,身為過動兒「們」的媽媽,切身體驗這群過動小子失控起來,有時候真的是很討人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