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為減少環境衛生問題,2008年起政府開始推廣衛生紙丟馬桶的概念,但根據環境部調查統計指出,曾使用公廁民眾如何處理使用後的衛生紙方面,竟仍有55%表示通常丟垃圾桶,等於推廣16年來,仍有半數民眾未養成將使用後衛生紙丟進馬桶的習慣。專家認為,政府宣導卻缺乏系統性的公衛教育,後續的行為要改變也是難上加難。
時至2024年,僅17%民眾表示通常丟馬桶。衛生紙丟垃圾桶,除了造成臭味瀰漫、蚊蠅孳生外,衛生紙殘留的糞便也可能導致痢疾、A肝、腸病毒等病菌傳播,讓後續使用者有染疫風險,也增加清潔人員的清掃時間與成本。
至於民眾如廁後為何仍將衛生紙丟入垃圾桶?環境部分析原因,主要為害怕馬桶排水管線阻塞,或依照廁間標示丟棄垃圾桶及習慣丟垃圾桶。
根據統計,常見堵塞馬桶的物品為毛髮、絲襪、衛生棉、廚餘、玩具、保險套、香菸頭等,顯見國人對「什麼絕對不能丟馬桶」的觀念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餐飲業者王先生表示,有客人把廚餘倒進店裡馬桶造成管線堵塞,因此才會寫標語要求客人將衛生紙丟垃圾桶。中油台南營業處組長謝慶文說,很多民眾使用自己攜帶的面紙,但是面紙或紙巾屬於不易分散的長纖維,也間接成為馬桶堵塞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