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妍伶
關於「耍廢」這個詞,谷哥大神解釋:「耍廢就是發呆,什麼事也不做的意思。」孔子的金句:「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把無所事事說得透徹。
在別人眼裡,我是一刻不得閒的人,行事曆備忘分類繽紛,密密麻麻,往往當月還沒過完,次月行程已然滿檔。曾有人形容我是廣告中的勁量小子,但這乃個性使然,就像有人喜歡甜,有人喜歡鹹。
學生時期,偶爾會在教室拖著下巴,凝視窗外遠方,眼神迷茫放空,瓊瑤式夢幻加身,把自己想像成小說人物,這是我所能做到的無所事事。踏入社會後,乃至結婚生子,甚至現今的義工行程,月月周周天天和時間賽跑,只有躺在床上的那一秒才算真正休息,沒有餘裕虛耗時光。
若問我,不累嗎?肯定累的呀,但胡思亂想更累。世人妄念煩惱紛飛,一刻不曾停歇,因此我習慣在洗碗或澆花的當下專注,以此實習生活禪。此外,也警惕自己不可癱懶於沙發上追劇或滑手機,時光倏忽,光陰寸金,一去不返。
再問我,真沒有無所事事的時候嗎?有的,新春連假是我不可多得的耍廢時光,打開YouTube,播一整天的陳揚〈歡樂中國節〉、國樂〈金蛇狂舞〉、〈闖將令〉,熱鬧的音樂平添喜氣,也讓自己長久的精神緊繃得以紓壓。於此,我興許能了解古人的習俗,例如過年不能掃地、初三睡到飽(老鼠娶親不能早起)等等,編纂美麗又可親的理由,為短暫偷懶找到適切的藉口。
我不停與時間斤斤計較著。閱讀、運動、蒔花弄草、學習第二專長,犧牲部分睡眠做感興趣的事。試想,二十歲完成學業,四十歲前完成人生大事,六十來臨前,我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但人生有幾個二十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