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壇心語】亟需全民投入的迷霧戰爭!

文/林文瑛 |2024.11.21
318觀看次
字級

文/林文瑛

不久前,朋友跟我提起電子菸:「國二女兒告訴我,同學在教室抽電子菸,她知道這樣不對,但不敢告訴老師……我是心理師,也是孩子的媽,一直在思考,要如何顧及孩子的同儕壓力,又讓班導知道這件事。」我當時將這個討論界定為,要不要報告同學違規的道德抉擇問題,沒有意識到這是電子菸蔓延校園的徵兆!

直到前幾天搭計程車,司機先生談到,打算多賺錢,讓女兒去上私立中學,因為他常看到社區國中的校門口,有國中生和校外人士在抽電子菸。他說:「公立學校不敢管,私立學校管得比較嚴!現在還有毒品電子菸,那可不是開玩笑的。」

我向幾位老師、家長求證,才發現電子菸的問題顯然比我想得要嚴重許多。一位高中老師說:「我們都知道這種情形呀,學生在網路上買,男女生都有,有些同學還會拿來賣。但是電子菸味道不明顯,又不能查書包,很難處理。」

原來,儘管立法禁止銷售,對網頁和網購仍是力有未逮。看了電子菸的網頁,更覺事態嚴重。電子菸的網頁設計,可說專為青少年打造,強調「釋放自我,不受束縛」、「用一口醇香放鬆自己,是一種日常,更是一種儀式感」、「對每一口品質的追求,是你我的態度」……吸食電子菸彷彿是自我表達的一部分,成了與眾不同、潮酷生活的象徵,「德國紅點設計大賽金獎」更讓電子菸看來像是高科技的時尚配件,再用香氣和味道妝點完美陷阱。

這樣的宣傳顯然是有效的。有位老師發現學生在廁所偷吸電子菸,帶頭的同學一臉不屑:「老師,這沒啥大不了的!我看過影片,電子菸還比傳統香菸安全呢。」但它怎麼可能安全?食藥署的抽查顯示,近九成的電子菸含有尼古丁,電子煙販售的,仍然是尼古丁成癮。

電子菸狡猾地瞄準未成年人,搶先侵襲,卻隱瞞了上癮與損害健康的真相。年輕的心智無法想像,一口輕鬆的吸入,可能變成牢牢束縛的習慣。根據國健署的調查,國中生與高中職生的電子菸使用率呈現倍數成長,推估台灣有將近八萬名青少年使用。

有位媽媽發現一向乖巧的女兒書包裡出現電子菸時,震驚到說不出話。問了才知道,女兒在學校裡經常感到孤單,想融入那群看起來「超酷」的同學,因此嘗試了電子菸。電子菸成為社交門票,吸引年輕孤單的心靈。

更可怕的故事是,電子菸的「菸彈」(也叫霧化器)裡被悄悄添加已列二級毒品的依托咪酯,正成為新興的毒品載具。最近多起「毒駕」致死案件都與此有關,濫用情形多到警方必須採購專用快篩劑。

別再說電子菸只是別人家的煩惱,那白霧早已飄進了校園,成為我們共同的風險。社會共鳴的警鐘,提醒著每個人,一場菸毒風暴正悄然來襲。

台灣的孩子們早已背負著沉重的數據:肥胖比率,亞洲第一;近視比率,全球之冠。這不只是健康問題,而是關於下一代的生存與希望。我們不能再像對待肥胖、近視問題一樣,把責任推給孩子,讓他們自己去面對眼裡只有金錢的陰險敵人。

敵人設下隱祕又狡猾的陷阱,從嘗試到依賴,從無害的假象到難以擺脫的牢籠,這不是學校、家庭或警察獨自奮戰能打贏的戰爭。我們需要政府的權力來整合衛生、教育、警政、數位、法律等部會,制定周全的政策;我們更需要政府強而有力的執行決心,組成銅牆鐵壁的防線,封鎖那些精心設計的廣告,讓毒販無處可藏,菸商無法侵略,守護下一代純淨的未來。

這是一場亟需全民投入的迷霧戰爭!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