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偏遠學童快樂早餐計畫」實施1年後,昨天公布相關調查結果,96學年上學期調查發現,44.3%孩子未吃早餐,經過約1年「快樂早餐」計畫後,下學期調查沒有上學的日子,孩子在家未吃早餐的比率降到8.6%。
由伊甸社福基金會與遠見雜誌合辦的補助偏遠學童快樂早餐計畫,去年9月起在全台北、中、南、東區與離島的40所偏遠學校實施,共有821名弱勢家庭學童享用快樂早餐。
行政院衛生署2001年到2002年發表資料指出,全國國小學童約8成有吃早餐的習慣,但伊甸基金會快樂早餐專案顧問李文表示,這項數據對偏遠地區孩子來說顯得太樂觀,因為「快樂早餐計畫」在96學年度上學期調查發現,在「快樂早餐」實施前有44.3%孩子在家裡未吃早餐,主要原因是家長沒錢準備早餐,比率達36%。
高雄縣茂林鄉魯凱族茂林國小校長范織欽表示,當地原住民原本不重視早餐,或吃剩飯剩菜,或分食豬吃的大鍋菜,或讓孩子餓著等學校營養午餐,參加「快樂早餐」計畫1年來,平均長高7公分、體重增加5公斤、智力也增長,不再上課到早上10時就打瞌睡。
台北縣平溪鄉菁桐國小總務主任張敏章說,村中沒有早餐店,學童不可能走15分鐘到平溪鄉買早餐,獲補助後,先前瘦小的學童吃早餐1年後,明顯長高長壯,上課更有精神,學習更有效,參加校外各項比賽也有傑出表現,例如台北縣國中小學英語比賽甲等與最佳勇氣獎,而早餐與辦學成效也吸引學生回流,下學年將增為3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