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承欣
今年至加拿大參加營隊時,裡頭來了幾位英文較不流利的韓國小朋友。其中一位當地的年輕男助教使用很快的語速問了韓國小朋友一些生活體驗,因為他們聽不太懂,所以作為義工的我替他們回答了部分問題。之後另一位助教和我說:「你不覺得這樣很討厭嗎?很快的問幾句,他們聽不懂,然後就算了!」當下的我沒有反應過來,但這場景讓我聯想到爸爸和我說過的一段往事。
爸爸的英文不像英語系國家的人說得那麼流利,但為了與其他國家學者交流,講英語是必要的。談到國外交流的經驗,爸爸說有些人知道你來自非英文系國家,會盡量放慢語速,並使用較簡單的語詞讓你明白;最令人沮喪的大概就是在台上報告時,底下的人使用很快的語速問著你聽不太懂的問題,問了兩次後你尚未回答,他便用很不屑的口吻說:「算了!沒事。」
大多數的人不是帶著惡意與他人交流的,但一些的小細節往往會讓人感到特別溫暖或者不悅。學習語言本來就不容易,或許下次在與非同母語者交流時試著放慢速度,確保對方能跟上;而如果自己正是非母語者,也要告訴自己這不是針對自己,不必過度在意,努力培養自己實力,下次再鼓氣勇氣開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