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台灣,最想了解的自然還有台灣的古蹟。兩岸同文同種、血濃於水,最根本的理由之一,正是擁有同一份歷史。不過,大陸和台灣在近代的歷史上,畢竟有分有合,二十世紀以後,還是分的時候多於合的時候,各自的歷史也因此顯現出不同的軌跡。這就增加了彼此的神秘感。
我是一名歷史學的教師,歷史是我的主要關注所在。同時,我也深切地了解,沉醉於歷史,並非歷史學從業人員的專利,而是中華民族的民族性格。所以,我想,大陸來台灣的遊客也一定會把憑弔台灣的古蹟列入自己寶島之行的日程。
感謝星雲大師的慈悲,老人家總是那麼善解人意,為了別人考慮。到了佛光山的第二天,大師就囑咐弟子們為我做好了安排。七月七日,慧宜法師、妙開法師、吳淑華師姑以及榮利師兄不辭辛勞,引導我做了一天的台南之遊。
這次首航來台灣,我給自己定下了一個原則:用文字如實地記錄下自己眼睛看到的一切,心靈感受到的一切,將之傳達給兩岸的朋友們,與他們分享,向他們請教。我不掩飾由衷的讚美,也不迴避善意的批評,我確信,台灣和大陸的朋友們都會認可我的這種態度。
台南是歷史悠久的古代府城,我對這次的訪古之旅抱有厚望,乃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但是,我不得不說,我的期望沒有能夠得到滿足。
鄭成功即使在大陸也是家喻戶曉的人物,明延平王祠對我自然有格外的吸引力。可是,眼前的延平王祠完全是一座並不高明的新建築,絲毫沒有古雅的氣息。裡面的陳設也乏善可陳,不僅不能引發我的興趣,大概也未必能夠符合大陸遊客的預期。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