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一名醫師日前以子宮內視鏡手術,為病人刮除增生的子宮內膜,不慎刺穿子宮,造成患者死亡,事後醫師遭指為取得國外學歷的「波波醫師」,近日該爭議延燒,不少民眾希望醫療院所主動揭露醫師學歷。衛福部、醫師公會則持反對意見,部長邱泰源認為,只要牽涉到隱私,都應小心處理;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周慶明說,公開醫師學歷,有如「獵巫行為」,擔心醫界為此心浮氣躁,影響看診、開刀等醫療行為。
「波波醫生」是指2008年到2010年的台灣學生,到波蘭等新入歐盟的東歐國家學醫,在未實習也未取得波蘭醫師執照,就返台報考國考後擔任醫師,波台灣醫學制不同,外界擔憂這些被稱為「波波醫生」的波蘭等國畢業醫學生臨床能力不足,回國後未經實習就可進入醫院,醫界至今仍對此有爭議。
網紅Cheap分享一封醫師來信,「部分從波蘭畢業的醫師返台後,常刻意突出職場經歷卻不敢寫學歷,藉此提升專業形象」,該醫師呼籲衛福部公開醫師學歷,讓病患更清楚醫師背景,以利提升醫療透明度與信任感。
學歷涉隱私 僅要求醫師證書
對此,邱泰源表示,只要牽涉到隱私,都應該要特別小心,現在連醫學會、醫師公會等公開活動或講座,都不會隨便對外公告醫師畢業於哪個學校。
周慶明則為台灣醫師掛保證。他說,醫師資格取得過程嚴謹,以耳鼻喉科為例,明文規定,住院醫師時期需完成哪些手術、每年訓練內容。如想考專科、次專科,必須通過醫學會審核。不管是在國內或國外修習醫學系學分,但後續訓練均屬一致,都需合法受訓,取得執照後,才能執業。
「衛福部不會要求醫事人員公開學歷資料。」衛福部醫事司副司長劉玉菁表示,尊重醫師個人或醫療單位規畫,目前僅要求公開「醫師證書」,證實為合法、有牌醫師,藉此避免密醫行為,沒有計畫調整揭露內容。
醫改會執行長林雅惠表示,患者就醫時關心醫師是否擁有良好臨床實務能力、經驗及醫術醫德,而這些均與醫師學歷無關,建議衛福部籌建「醫師經歷、不良醫療紀錄」平台,方便民眾查詢。再者,政府應透過嚴謹的教考訓用制度,提高波波醫師競爭力,才能降低民眾疑慮。
本土牙醫聯盟 憂圖利特定人士
本土小牙醫聯盟昨喊話賴清德總統,正視波波醫師執業問題,每年實習名額不應再增加,並質疑衛福部明年推出「偏鄉計畫」是大開波波牙醫名額,整體預算高達24億元,政府這樣做是為了人民,還是為了圖利特定人士,在在凸顯社會的不公平。
衛福部口腔健康司長張雍敏回應,2024至2027度優化偏鄉醫療精進計畫第二期,相關經費絕大部分皆直接用在解決偏鄉牙科醫療問題,且2025年度將優先以領有牙科專科證書的牙醫師為招募對象,維護偏鄉地區民眾就醫權益,非網傳引進國外學歷牙醫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