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李雪麗台中報導】「佛典數位化及翻譯」議題,由福嚴佛學院院長長慈法師主持,法鼓山中華佛教研究所組員暨僧團弘講師常護法師,以及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副院長妙光法師主講。
常護法師提到台灣印藏的源起與數位化的過程,東初老和尚從一九五○年代提倡印經,使佛教經典得以廣泛流傳。一九九三年北美蕭振國陸續將《藥師經》、《阿彌陀經》等經文輸入電腦,是為數位化的開始。現有的電子佛典有CBETA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日本SAT大正新脩大藏經、大正新脩大藏經圖像部、佛光山電子大藏經等。常護法師當場示範如何使用數位電子佛典、自訂佛典閱讀計畫。
妙光法師指出,佛教要現代化,在設備上也要配合科技的發展,佛光山與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簽署AI翻譯平台合作協議,經過二十四年努力,發展出三百萬餘條語料、十五種佛教語言。並介紹《佛光大辭典》從紙本到電子版,並啟動英譯計畫,具有世界唯一的中英對照佛學大辭典、適合二十一世紀的英語用詞、彈出式辭典、統一英譯詞及譯場完整紀錄等四大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