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英雄鄭成功 荷蘭竟視為海盜

曹麗蕙 |2024.10.17
753觀看次
字級
在荷蘭歷史記載中,鄭成功被描繪成海盜,此幅為20世紀荷蘭文化史的奠基人約翰.惠津加,所畫的鄭成功插圖。圖/荷蘭國家博物館提供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1661年,鄭成功驅逐荷蘭人離開台灣,被尊為民族英雄,並在台灣寺廟中受到尊崇。然而,在荷蘭的歷史記載中,鄭成功卻被描繪成殘忍的海盜。荷蘭國家博物館現(Rijksmuseum)正舉行「很久很久以前…荷蘭與台灣」(Once upon a time…the Netherlands and Taiwan)特展,從多重視角展出台荷400年歷史交會的16件相關文獻館藏,其中就包括20世紀荷蘭文化史奠基人約翰.惠津加(Johan_Huizinga)所繪的鄭成功「海盜」插畫形象。展覽將持續至明年4月6日。

荷人只知福爾摩沙 不知歷史連結

16世紀中葉,台灣首次以「福爾摩沙」之名出現於歐洲航海地圖上,這次特展由駐法國台灣文化中心攜手荷蘭國家博物館合作,精選14幅印刷及2幅繪畫,期盼藉當時在台灣這片土地上共同生活的原住民、漢人、荷蘭人等不同的視角和立場,呈現歷史舞台上所出現的人物,重新檢視歷史,使觀眾反思有關「轉型正義」的社會公眾議題。

在歐洲推廣台灣藝術文化的駐法國台灣文化中心(巴文中心)主任胡晴舫表示,今年適逢荷蘭人建台南安平熱蘭遮城400周年,荷蘭國家博物館近年持續對黃金時代海外殖民歷史進行省思,嘗試用不同的角度去詮釋,並正視此段歷史衍生的歷史遺緒及現代議題,為觀者提供反思和對話的空間。

荷蘭國家博物館亞洲部研究員暨策展人王靜靈表示,雖然許多荷蘭人都知道台灣(福爾摩沙),但他們大多不知道台灣與荷蘭有著共同的歷史連結,1624年至1662年及1664年至1668年,台灣部分處於荷蘭東印度公司(VOC)的殖民統治之下,展覽講述400年前的故事和歷史。

同一歷史人物 立場決定評價

王靜靈指出,歷史從來都不是單面向的,在這個歷史舞台上同一個人物,根據所採取的不同立場和觀點,例如鄭成功,在荷蘭的傳統史觀上將他視為海盜,但在台灣他卻被視為民族英雄,甚至被神格化,奉為開台聖王。「展覽從不同的角度展示了對同一歷史人物的不同看法,引發觀眾反思在荷蘭歷史上的那些所謂民族英雄,到底是真英雄還是殖民者。」

另一幅展出的繪畫呈現的是荷蘭傳教士漢布魯克(Hambroeck),當時台灣部分地區處於荷蘭殖民統治之下,後來漢布魯克被鄭成功俘虜,被派去見總督弗雷德里克.科耶特要求投降。漢布魯克敦促科耶特抵抗,並在返回鄭成功營地後被處決,他的故事被荷蘭形塑成民族英雄。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