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距離美國總統大選僅剩3周,共和黨籍候選人川普陣營及盟友對選情表示樂觀,認為他至少可取得289張選舉人票,足以奪回白宮,至於民主黨候選人賀錦麗則聲勢已不再看漲;最新民調指出賀錦麗當選的機率為51%,比早前的56%呈現下降趨勢。
而《華爾街日報》(WSJ)在7個搖擺州的最新民調,50%選民認為川普比賀錦麗更能處理俄烏戰爭,且有近半認為川普在以哈戰爭上較賀錦麗擁有更大優勢;普遍無黨籍色彩的獨立選民也反映出相同看法。
根據該民調,在俄烏戰爭方面,川普以50%支持度領先賀錦麗的39%;在以哈戰爭方面,川普以48%領先賀錦麗的33%。
儘管美國選民並不將外交政策視為11月選舉的優先議題,但無論如何,下任總統勢必面對兩場沒有明確結束時間的衝突,而美國的參與使選民意見兩極化。
隨著美國總統大選白熱化,候選人許下政治承諾要推出新關稅、祭出更高稅率,美國企業準備面對更多的經濟動盪,業界考慮的對策從暫緩投資到遷移海外都有。
川普已提議對進口商品課徵至少10%的關稅,對中國大陸商品的稅率則高達60%,從而強化他先前任內對北京和其他國家徵收的關稅。
賀錦麗的政府大致維持川普主政時期的關稅政策,並在上個月敲定要對180億美元大陸產品進一步課稅。企業界預料,無論是誰當選,美國的關稅政策都將延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