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物理、化學、資訊工程等系畢業的「準老師」不願執教鞭,紛紛投入待遇更高的科技業,導致近年國高中自然及科技領域教師大缺人。國立暨南大學逆向思考,由教育學院學生跨資工系,修讀教育專業課程加專業科目學分,讓願意投入教育現場的教育學院學生加修資工輔系,盼能緩解教師荒。
教育部統計,全台所有師資類科實際招收學生數,從二○一三年招收比率逾九成,到二○二一年已跌至八成四,未來又需考量師資類科生不一定能修讀完教程,且還需通過教師資格考等,實際成為教師者勢必再減少。
資工系畢業生 轉科技業賺更多
近年北市高中也發生資訊教師,招了數招仍缺人的窘境,暨大教育學院院長陳啓東表示,資工系學生目標都是進入科技業,願當老師的人鳳毛麟角;又近年參與師培的學生都是人文社會學科出身,培育量大且競爭激烈,反而難找到正式職。
陳啓東談到,院方嘗試讓教育學院學生也有機會具備資訊科技能力,資工系到教育學院開課,課程為教育學院量身定做,學生須修讀二十六學分的教育專業課程加資工專門課程,兩者總計約六十六學分,若能順利修畢,可持教育學院畢業證書和資工輔系,屆時成為資訊教師,也能協助學校管理網站系統,已有七位學生正嘗試修讀。
代課暨代理教師產業工會理事長黃湘仙說,科技領域教師稀缺程度大概是三人爭取一個缺,教育學院學生若具資訊專長,上榜率佳外,再者,也能確實補充資訊教師。台師大師培學院院長林子斌則表示,反向操作固然是方法,學界樂觀其成,但跨專業畢竟不容易,又教育出身的學生跨修資工,也還是可能有流向業界的風險。
著重技術教學 彰師大工教改名
另一方面,台師大工教系原研議停招,但後經教育部協調轉型為技職師資公費專班。據了解,同為師資培育重鎮的彰化師範大學,其工教系也於一一四學年招生改名「電機與機械科技學系」。校方表示,該系著重工業技術教學,外界卻多誤會是教育科系,造成學生求職困擾。教育團體則評析,背後仍是市場機制使然,促使師範大學走向綜合型大學,不再單為教育服務。
彰師大科技學院院長姚凱超說,工教系更名後,同步新增智慧車輛工程學系和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若學生志在教育,還有研究所可回應需求。姚凱超強調,近年工教系多是工程技術導向非著重教育課程,但也因名稱讓外界誤解,甚至對學生業界求職造成困擾;再者,近年師資培育人數都在下跌,整體而言,彰師大也朝綜合型大學發展,科系培育目標不會只聚焦於師資養成。
全教總高中職主委林金財表示,理工科系學生去業界求職待遇更好,沒有什麼人想多修教程,「這是市場機制造成的結果」,也促使師範大學走向綜合型大學,不再單為教育服務。當業主看到應徵者持工業教育系證書,即便學生稱專業是機械領域,「但業主認為你應該去教育圈而非來業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