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中訊】一名二十九歲未婚女性經血量增加,她不以為意,直到有天經血狂洩多到需包尿布,趕緊掛急診檢查才發現是子宮內膜癌。醫師強調,經血多不代表排得乾淨,可能是子宮病變,要及早就醫,千萬不要亂服偏方。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科醫師林靜儀指出,月經出血其實是原先準備要讓受精卵著床的子宮內膜萎縮剝落的結果,因此有規律適量的出血即可,過多的量、過長的時間、過度頻繁的月經出血,不但不是「讓身體變乾淨」,反而是「讓身體變很虛」,而且可能跟子宮病變有關。
林靜儀表示,一名三十九歲婦女,多年來,每次月經來時,都無法做家事,只能躺在床上休養,白天需用夜安型衛生棉,而且每小時換一片,半夜則用產後護理墊,每隔兩小時就調鬧鐘起來換護墊,萬一睡過頭,隔天床單、被單都是血。
林靜儀說,患者每次月經出血量,可能高達三四千西西(正常值八十西西),而且她臉色蒼白,抽血發現血色素只有三點三(正常值十二至十六),紅血球容積只有標準值的一半,屬於嚴重貧血,從子宮超音波發現,她長了七顆子宮肌瘤,開刀取出後,最大直徑六公分,大小約等於柳丁。
患者經住院輸血後進行肌瘤切除手術,她笑著說,終於爬樓梯不會喘、有力氣出門買東西且可以做家事了。不過,這名婦女最近又前來求診,檢查發現子宮內又復發四顆肌瘤,她懷疑是婦女體質造成。
另一名包尿布掛急診的病患,經醫師檢查後,發現她得到早期子宮內膜癌,才會出現大量經血,因為她尚未結婚、懷孕,醫師僅燒刮子宮內膜的癌細胞,並定期追蹤。
林靜儀說,婦女普遍以為「經血越多,子宮穢物排得越乾淨」,一點也不正確,每次月經平均量約八十西西,過多可能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或其他病變,得盡快就醫。如何判斷月經血量多寡?醫師建議,如果白天得用到夜間型衛生棉,而且得更換數片,最好就醫檢查。
林靜儀提醒,四十歲以後的婦女,月經量多又會疼痛者,有可能是肌瘤或腺肌瘤,應儘早就醫,不要自行服用偏方以免延誤病情或讓疾病更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