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數十年,共軍25日首度向太平洋海域全射程試射洲際彈道飛彈,引起各界高度關注。圖/取自「中國軍號」微信公眾號
【本報綜合報導】相隔44年,中國大陸火箭軍25日向太平洋試射洲際彈道飛彈,各國預估飛彈落點在夏威夷南方、澳洲附近公海。由於解放軍鮮少向國際水域試射彈道飛彈,多位智庫分析師認為這是向美國傳遞強而有力的訊號。
中國國防部25日宣布,25日上午8時44分火箭軍向太平洋相關公海海域,成功發射一枚攜載訓練模擬彈頭的洲際彈道飛彈,準確落入預定海域。官媒新華社補充指出,「中方提前向有關國家做了通報」。日本NHK引述消息人士稱,北京事先向澳洲和美國發出發射訓練的通知,因此落點有可能是在澳洲周邊的公海;日本防衛省推測,該彈道飛彈發射後,飛彈先在菲律賓呂宋島附近分離,彈頭落在夏威夷南方的國際水域。
軍事專家指出,試射的飛彈型號可能是東風-31或東風-41,驗證的投射能力「可以阻止某些國家試圖對中國進行核脅迫」。軍武圈則根據中方發布的照片,研判試射彈種可能是東風31AG。台灣淡江大學戰略所助理教授林穎佑分析,解放軍這波試射可能打算在十一國慶前展現火箭軍的作戰實力,更要證明火箭軍並未因前一波整肅而影響其威懾力。
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長蘇紫雲表示,中共過去都在內陸試射飛彈,這次卻向太平洋方向發射,他解讀中共除了要驗證飛彈相關技術,同時向美國示威的意味濃厚。
蘇紫雲舉例,俄羅斯在俄烏戰爭中展現核實力打算藉此震懾西方國家對烏克蘭的軍事協助,中國可能想如法炮製,嚇阻各國對台灣的政治軍事支持。
林穎佑指出,蘇利文訪中期間表達美國總統拜登希望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進行談話,中共此時試射彈道飛彈,也或許是對拜習對話的下馬威,並為習近平在對話前,多爭取籌碼。他分析,這項試射除可觀察中共核能力的發展實力外,也可觀察中國北斗衛星提供飛彈定位的技術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