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史前動物特展」讓觀眾近距離觀察台灣原生保育動物的特徵,激發保育意識。圖/十三行博物館提供
【記者曹麗蕙綜合報導】迎接十月四日世界動物日,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館推出「台灣史前動物特展」,展出一百二十件展品,包括動物化石、漁獵工具及動物圖騰工藝品等,呈現動物在人類文明發展中的關鍵角色,希望喚起大眾對生態保護的重視,展期至明年一月五日。
展品中,有梅花鹿、石虎、麝香貓等野生動物標本,它們不僅是台灣生態系統的重要成員,更是見證環境變遷的活化石。
十三行博物館說明,梅花鹿曾是台灣原住民主要的狩獵對象,和重要的貿易資源,但因過度捕獵曾一度絕跡,所幸經過多年復育,現今數量已逾二千隻。
同樣令人關注的還有瀕危動物石虎,因棲息地喪失、路殺等因素,被列為第一級瀕臨絕種保育類動物,亟需社會各界共同保護。展覽透過精心設計的展示,讓觀眾近距離觀察台灣原生保育動物的獨特特徵,感受牠們在大自然中的姿態,激發保護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