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為了控制遊蕩犬數量,農業部自2020年至去年,斥資近3.5億元預算,補助各市縣政府辦理遊蕩犬管理精進措施計畫,不過,根據農業部推估,2022年全國遊蕩犬高達近16萬隻,較2020年不減反增。
根據審計部最新決算報告,農業部2022年度全國遊蕩犬推估數量高達15萬9697隻,較上1期、2020年的15萬5869隻相比,增加3830隻之多。交通部統計,去年遊盪犬造成車禍受傷人數將近3000人。有民眾認為,犬隻追咬往往出現在有人餵食的區域,應該立法嚴格規範餵食,甚至提高放養造成過失致死的相關罰則。
台灣自2017年實施遊蕩犬貓零撲殺後,全台遊蕩動物數量大幅成長,不少縣市收容所不是爆滿,就是人力嚴重不足。根據審計部報告,桃園市、台南市、新竹縣、雲林縣、 澎湖縣及金門縣等6縣市,截至去年8月底止,實際收容量,均已超過最適收容量,其中又以台南市超過158.29%最多,其次是雲林133.67%、桃園119.41%。
農業部去年10月起執行「台灣原生種野生動物受遊蕩犬侵擾改善試辦專案」,在台中、苗栗、南投3縣市中的9個鄉鎮列為試辦熱區,透過加強登記、晶片絕育,遊蕩犬捕捉及餵食宣導等方式,改善侵擾問題。動保團體直言,多數經費都是補助民間團體執行遊蕩犬抓紮,缺乏源頭管理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