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情調幅低 正職缺工恐加劇

 |2024.09.18
274觀看次
字級

【本報台北訊】勞動部已拍板2025年最低工資為2萬8590元,時薪調升至190元;但長年來最低工資月薪累計調幅低於時薪,近9年兩者調幅差距高達逾15個百分點,勞團及資方皆擔憂,這會讓很多年輕人捨棄正職,而選擇打工兼差,因而加劇正職缺工。

兩者調幅 差距15個百分點

依2025年最低工資計算,如果從事時薪工作,以一天8小時,做22天來計算,時薪可以領到3萬3440元,而月薪只有2萬8590元,中間差距達4850元。近9年來,最低工資月薪調幅高達42.9%,時薪調幅更高達58.3%,兩者差距達15.4個百分點。

全產總理事長戴國榮表示,時薪、月薪應該連動。時薪跟月薪脫鉤之後的調幅差距太大,反而造成年輕人寧可去做兼職工作,不願意做正職;若時薪工作算下來竟比月薪高,恐會加劇缺工。

台灣連鎖加盟促進協會代表在最低工資諮詢會中,也認同這現象,得想辦法改善,正職人員對中小企業來說,是品質穩定的要素。

文化大學勞動暨人力資源學系教授李健鴻觀察,公司運轉主要仰賴正職員工,時薪加乘上路後,正職員工流動率明顯變高,留下來的正職員工要做更多工作,壓力更大,形成惡性循環,正職員工紛紛離職,或者找不到正職員工補缺。

台大國發所副教授辛炳隆表示,最低工資時薪和月薪差異擴大,較令人擔心的是雇主會基於節省人事成本考量,將原本時薪制勞工,依工作時數按比例改以最低工資月薪計算。

辛炳隆建議,為阻斷雇主道德風險,可以考慮時薪制勞工固定工時到一定時數以上,才可以允許雇主轉改為按比例以月薪計算。

根據主計總處統計,2023年我國非典型工作者(包含部分工時工作者、臨時性及人力派遣,後者亦有可能為部分工時)有80.6萬人,占全體就業人數約7%,較2022年增加8000人。調查發現,非典型工作者僅有14.82%想改為做「全時、正式工作」,換言之,有高達85.18%非典型工作者並不想轉正職,其中「15至24歲」年輕人,想轉為全時、正式工作比率僅13.87%。

高時薪  有助中高齡勞參率

勞動部勞動條件及就業平等司長黃維琛表示,最低工資時薪較高,也有正面效益,例如近年來為了提高中高齡及婦女勞參率,這兩大族群多為時薪工作者,較高的時薪較有重返職場誘因。

至於最低工資時薪高於月薪是否會使年輕人捨正職,選擇打工,因而導致缺工加劇,黃維琛說,目前來看,不論正職或部分工時都缺工,亦已看到雇主不論是月薪或時薪都會加給,主要勞工個人選擇決定;但勞動部將會啟動專案研究。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