攸關台灣百年大計的《國土計畫法》,明年4月30日是否上路還是未知數,不僅中央地方互槓,中央政府意見也分歧。圖/黃仲裕
【本報台北訊】《國土計畫法》預計明年4月30日實施,除中央地方互槓,中央意見也分歧。行政院月初一場會議,一句「做過民調嗎?」已聞到硝煙味。雖然內政部長劉世芳多次強調《國土法》會如期上路,20名民進黨立委今天將舉行「國土計畫法展延重調整,再起步更穩固」記者會,要求在無法達成全國一致前,應調整國土法實施時程,待充分溝通後再上路。
據了解,本月2日政務委員劉鏡清、陳金德共同召開跨部會會議,內政部、國科會、經濟部與農業部等官員與會,各方討論觸及《國土法》上路時程是否延後。一位官員在該場會議直言「國土法2015年已三讀通過,就算做了民調,反對者較多,難不成要推翻當初已經三讀的法嗎?」也有專家表示,國土法已延過一次,也因涉及土地利益與分配,若再修法延後上路時程,難防再度被夾帶私利。
民進黨政府官員對《國土法》是否延後意見出現分歧,逢甲大學國際貿易系教授楊明憲提醒,《國土計畫法》通過10年了,2020年也曾延後過一次,就是要讓各縣市做國土功能分區,「還要延到什麼時候?什麼程度?」
楊明憲建議可採分階段進行,能做的縣市先做,並給予較多資源;否則,一直觀望將會動彈不得,也會影響到長期國土規畫,拖下去不是辦法,政府態度必須講清楚。
《國土計畫法》上路倒數7個月,農業部日前承諾將於9月底公布給付機制,據了解,農業部長陳駿季已在9月2日向政院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