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民太空漫步 人類史上首次

 |2024.09.14
753觀看次
字級
駕駛SpaceX「北極星黎明號」的4名太空人,都不具有官方背景。由左至右為:梅農、波蒂特、艾薩克曼、吉利斯,後兩者完成了艙外的太空漫步。圖/美聯社
艾薩克曼從一個名為「天行者」的艙口爬出,眺望地球。圖/法新社
艾薩克曼正在打開太空艙門,準備離開太空艙漫步。圖/取自X@SpaceX
SpaceX公司12日成功執行2名民間太空人太空漫步的計畫,太空人在距離地球約700公里的太空中,繫繩飄出太空艙。圖/美聯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太空探索公司SpaceX「北極星黎明」(Polaris Dawn)任務團隊的2名非職業太空人,12日在地球軌道上成功進行了史上第一次民間人士的太空漫步(spacewalk)。

太空漫步原本是專業太空人的高風險動作。但由美國科技億萬富豪艾薩克曼(Jared Isaacman)、美國空軍退役中校波蒂特(Scott Poteet)、SpaceX工程師吉利斯(Sarah Gillis)及梅農(Anna Menon)等4個平民組成的團隊,10日由獵鷹9號火箭送上太空,進行這趟大膽與危險的旅程。

41歲的艾薩克曼與SpaceX聯手,資助和組織載人太空飛行「北極星計畫」。3個計畫任務中,「北極星黎明」率先登場。

新型太空裝 安全又輕便

太空漫步開始前,載人乘龍號(Crew Dragon)船進行完全減壓,全體成員仰賴由SpaceX開發的超薄太空裝SpaceX EVA,經由連結太空船的臍帶軟管提供動力、通訊及純氧。太空艙距離地球約700公里。

值得一提的是,出於對非職業太空人艙外行走的擔心以及「北極星黎明」任務的特殊性,太空衣為特殊製作;SpaceX EVA是在SpaceX艙內太空衣基礎上改良而成,並增加強關鍵功能,遠比國際空間站現役艙外臃腫的太空衣簡潔。

它的主體部分借用了獵鷹火箭及乘龍號太空船使用的新型熱管理織物及阻燃材料,手指、肩膀與肘部的關節運動更為平滑順暢,活動限制範圍更小。頭盔的遮陽罩帶有銅及氧化銦塗層,能反射強烈的太陽光。太空衣內部還增加了導電層,可以構成「法拉第籠」(Faraday cage,一個由金屬或者良導體形成的籠子),以保護太空人免受外部電場影響。

富豪艾薩克曼  民間第1人

美國東部時間12日早上6時左右,飛船打開了艙門,人類首次商業太空漫步正式開始。經過約38分鐘的準備後,艾薩克曼率先出艙。他說:「回家之後,我們還有好多事要做,但現在從這裡看下去,地球確實看起來像個完美世界。」

艾薩克曼在太空停留約15分鐘,並測試新型太空衣,直到安全回到太空船後,30歲的吉利斯隨後出艙進行太空漫步,成為頭2名進行這類太空旅程的非政府人士。他們身上都有繫繩。過去,太空漫步者只有來自十幾個國家地區的少數專業太空人。

與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的太空漫步相比,「北極星黎明」的太空漫步簡單又快速,全程不到2個小時。漫步時間只預訂約30分鐘,但事前準備和完成安全的程序長達1小時46分鐘,做伸展操作要多於漫步。

艾薩克曼在整個太空漫步過程中維持一隻手或一隻腳附著於太空船,彎曲手腳以查看新式太空裝,名為「天行者」的艙口則採用類似助行器的結構提供額外支撐,團隊另2人波蒂特跟梅農則待在艙內觀看。

太空漫步結束後,NASA署長尼爾森(Bill Nelson)發文祝賀SpaceX進行了史上首次商業太空漫步。

太空探索公司SpaceX也在社群媒體X平台發文慶賀:「北極星黎明太空漫步任務現已完成。這是第一次由搭乘商業太空船的商業太空人完成的太空漫步!」

這是億萬富豪馬斯克(Elon Musk)的SpaceX為突破商業太空飛行界限所做的最新、最高風險嘗試。另外,乘龍號進入太空後,繞行地球最遠距離達1400公里,這也是1972年阿波羅(Apollo)登月計畫後,人類離地球最遠的距離。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