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疫後觀光復甦,但國人今年出國旅遊熱潮未減,導致觀光產業兩樣情。靜宜大學觀光事業學系副教授黃正聰指出,今年8月上市櫃觀光產業營收與疫情前、2019年相比,旅行業成長14.4%、交通業(含航空)成長18.6%,但旅館業衰退15.1%,突顯出國旅遊旺盛,但國旅仍欠佳狀況。
黃正聰指出,根據公開資訊觀測站資料顯示,上市櫃觀光產業今年第2季獲利明顯較第1季衰退,其中10家旅館業有5家虧損。
中華民國觀光旅館商業同業公會祕書長卓倩慧指出,疫後許多南韓旅客來台自由行,喜歡從台北搭乘台鐵到花蓮一日遊,然而今年受0403地震影響,鐵路受損加上餘震頻繁,韓客轉往日本旅遊,其他國家旅客也不敢來台。
此外,去年疫情剛解封,國人對於出國還抱有觀望心理,今年暑假出國熱潮更加明顯,出入境旅客數落差一半以上。
機場免稅店業績 不如疫前
中華民國旅館商業同業公會全聯會常務監事李素珍表示,今年宜花東受天災影響,再加上墾丁負面消息多,整體狀況都不如人意,僅台北、台中及高雄市受惠於大型活動及演唱會多,狀況較好,其他縣市整體較去年下滑25%至30%。
李素珍認為,今年國際客應該達不到觀光署立下的1000萬人次目標,因為往年第4季,國際旅客高峰是在萬聖節至跨年期間,團客多會提前預訂,今年截至目前都沒有動靜,散客詢問度也較往年落差一半以上。
國內最大機場免稅業者昇恆昌也說,過去大陸旅客占機場免稅店營業額兩成,疫後陸客來得少,購買力也不如以往,加上匯率因素使國人偏好出國購物,整體機場營業額還無法回到疫情前。
學者:創造區隔 易獲青睞
觀光署長周永暉表示,旅行業及旅館業雖然屬性不同,但相輔相成,今年天候因素反映在部分業者營收狀況,但整體觀光政策仍朝正面方向,且往年第4季都是外國旅客來台高峰,對旅客數量仍持正面期待。
高雄餐旅大學觀光研究所教授劉喜臨表示,國人旅遊選擇求新求變,沒有新東西就沒辦法留住人。雖然整體旅館業營收為衰退,還是有具特色的業者一枝獨秀,建議可借鏡不同旅館的經營管理模式,觀光最重要的是差異化跟獨特性,創造出區隔就容易得到消費者青睞。此外,台灣人普遍在意CP值,讓消費者感到物超所值是業者需要努力的。
劉喜臨表示,國人疫情期間無法出國都累積在今年爆發,去年至今年多是在消化疫情間無法出國的旅次。由於出國總成本還是較國內旅遊高,除非每人每年出國1次以上已成常態,否則明年就可望回歸國旅市場,整體還是看好明年國旅營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