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國寶《法華經》 移展佛陀紀念館

王淑芬 |2024.09.07
1077觀看次
字級
故宮典藏國寶移展,「《法華經》及其美術特展」在佛光山佛陀紀念館展出。圖/人間社記者趙啓超
「《法華經》及其美術特展」即日起在佛陀紀念館展出到2025年3月,慧傳法師(前排左4)、如常法師(前排右6)、高雄市副市長李懷仁(前排左5)、故宮博物院院長蕭宗煌(前排右7)及多位立委、貴賓等參與開幕式。圖/人間社記者趙啓超
策展人鍾子寅(左)為與會者導覽。圖/人間社記者趙啓超

【記者王淑芬大樹報導】《法華經》是大乘佛教初期的經典,也是記載佛陀宣說人人都能獲得和佛陀一樣圓滿智慧的經藏,被喻為「經中之王」。故宮博物院將典藏各朝代《法華經》國寶移展,昨日起在佛光山佛陀紀念館展出,鼓勵民眾觀展,領略經典及其美術遺存的宗教藝術之美。

「《法華經》及其美術特展」開幕式昨在佛陀紀念館舉行,活動在敦煌舞表演中揭開序幕。與會者有故宮博物院院長蕭宗煌、故宮副院長黃永泰、高雄市副市長李懷仁、佛光山常務副住持慧傳法師、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立委邱議瑩、林岱樺、黃捷、許智傑、柯志恩,還有高雄科技大學校長楊慶煜、佛陀紀念館學術發展委員會主委李瑞騰、佛光大學數位人文研究發展中心主任曾淑賢,特展策展人故宮南院處助理研究員鍾子寅、琉璃工坊創辦人楊惠姍、普門中學董事會駐校代表王文俊等人出席。

宗教藝術之美  

領略人人皆可成佛

蕭宗煌在特展揭幕式指出,《法華經》是一部佛陀宣說「只要修持圓滿智慧,人人皆可成佛」的經典,在敦煌藏經洞所發現的中古時期寫經中,《法華經》是數量最多的一部,而故宮博物院典藏宋元明各朝佛經中《法華經》也占最多數。故宮博物院曾於二○二二年舉辦過「《法華經》及其美術特展」,獲得廣大回響,回應期待特別移展到佛陀紀念館,將故宮國寶搬到佛陀紀念館開展是相得益彰。正如同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所說:「來自十方,回向十方」,鼓勵民眾觀展並領略宗教藝術之美。

李懷仁表示,將故宮國寶《法華經》移展到佛館這座文化藝術殿堂展出,不僅具有宗教意涵,更是對高雄文化藝術進程的推升,也是文化平權的落實。高市府也協助調派警力二十四小時守護國寶文物的安全。

慧傳法師分享故宮將「《法華經》及其美術特展」移展佛館是回應各界期待,鼓勵民眾藉由觀展認識及體現佛陀宣說「人人皆可成佛」的義涵,領受《法華經》可以淨化心靈、激發人性的善美。他指出,將故宮國寶移展至佛館具有三重意義,既是提升南部文化藝術的素質,也是對佛陀紀念館的肯定;勉勵觀展領略《法華經》經義,讓人心清淨、開悟及歡喜,進而體現行菩薩道的精神,正是星雲大師倡行「人間佛教」,勉大眾奉行「三好」及「四給」,盼人人皆可成佛。

慧傳法師還揭露展覽亮點,文物有自隋文帝至清代乾隆等歷代護持《法華經》皇帝的事蹟,還能看到書法家蘇軾、顏真卿等書藝,管正因泥金寫本《妙法蓮華經》,還有呈現《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及其影響力。

唐宋即有佛經文學

帶動觀音信仰

如常法師於稍早「《法華經》及其美術特展」記者會分享經藏遺存的珍稀,讓人了解古人透過圖像形式表達經文大意,共有十八組、四十三件做一次性的呈現,勉勵大眾把握親近的機會及深入體現豐富的經文智慧海。《法華經》自西元三世紀傳入中國,且經書所描述的故事膾炙人口,所以成了當時的美術題材,而產生大量宗教藝術作品。特展移師佛館既是宣揚佛教藝術,也讓觀展者了解早在一千四百年前的唐、宋時期就有佛經文學及信仰,展件中甚至有泥金寫本等都是珍稀文物,鼓勵大家領受經文之美。

策展人鍾子寅現場導覽解說,從《妙法蓮華經》卷一是宋刊蘇體本說起,介紹文物紙墨的精良,還有蘇軾的行書風格等,也解析《法華經》中的《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被東亞佛教徒日常念誦,影響了觀音信仰在東亞的盛行。

「《法華經》及其美術特展」,九月六日起至二○二五年三月十六日於佛陀紀念館第二展廳展出,特別的是展覽還將在十二月十四日做第二批的換展。配合特展活動,十二月十四、十五日還有國際學術研討會,將於佛館國際會議廳舉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