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革命難題 全球氫能廠近9成沒客戶

 |2024.09.07
941觀看次
字級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氫被視為地球上最潔淨的能源之一,有望成為不會製造碳排的新燃料,外界對此寄予厚望,全球計畫中的氫能廠接近1600座,但這種充滿潛力的新能源面臨一大問題,那就是將近9成的氫能廠,找不到半個客戶。

雖有少數氫能廠簽署了某種形式的燃料採購合約,但這些協定大多內容含糊、不具法律效力,一旦潛在買家縮手,協議將被悄悄棄置。

有鑒於此,各國競相成為「氫能界的沙烏地阿拉伯」時,大張旗鼓宣傳的許多項目,可能永無動工之日。據彭博新能源財經(BloombergNEF),僅12%低碳氫能廠與客戶簽訂燃料使用合約。

分析師騰格勒(Nancy Tengler)說:「沒有頭腦清醒的項目開發商,會在沒有買家時,開始生產氫能;也沒有頭腦清醒的銀行家,會在對氫能買氣沒有足夠信心時,借錢給項目開發商。」

支持者看好氫能的理由顯而易見,全球要達成淨零排放,氫可能極為重要。氫在內燃機燃燒或透過燃料電池供電時,可以產生能量,又不會釋出溫室氣體。

今日使用的氫能幾乎全出自裂解天然氣(灰氫),但若改用再生能源及水來製造氫能(綠氫),則不會有任何碳排。

許多分析師認為,鋼鐵、航運等產業不易改用電力,氫是唯一的去碳之道。彭博預測,要消除全球經濟的碳排,2050年時每年須使用3.9億噸的氫能,為當前用量的4倍以上。

新設備昂貴 企業卻步

然而,改用氫能並非一蹴可幾。企業要轉用氫能,多需昂貴的新設備,業者不願做出昂貴投資。而使用潔淨能源生產的氫能,成本是天然氣製氫的4倍。另外,需求可能長期無法成真之際,難以打造氫能的基礎設施。

Hy Stor能源公司執行長魯斯(Laura L. Luce)表示,這和其他大型能源開發案並無不同,像天然氣管線要先有客戶,才會動工興建。

此外,據歐盟資料,包含美、德、日、韓等,目前全球正有20個國家地區推出35個氫谷計畫,共投入324億歐元(約新台幣11兆元)。

目前的台灣氫谷雛型,工研院已於2023年在台南沙崙建立氫能創新平台,目前已設百萬瓦(MW)級再生能源及燃料電池發電機組等,除了作為創新的氫能產品開發搖籃,更可成為國內外產業鏈氫能應用測試驗證場地,後續將布局國際燃料電池分散式電力市場,帶動國內相關產業發展。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