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瀕危鳥遷徙 重演返家十萬里

 |2024.09.02
945觀看次
字級
人類扮演「鳥媽媽」 「瓦德拉普計畫」由福里茲攜手環保組織,駕駛輕型飛機帶領隱䴉重返遺忘的遷徙路線,這次的旅程長達2800公里,預計50天完成。 圖/取自《衛報》官網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在歐洲中部消失逾300年的隱䴉(學名:Geronticus eremita,音同旋)正展開一場奇特的遷徙之旅。36隻瀕危鳥類正跟隨一架超輕型飛機,從奧地利飛往西班牙,重現這個物種早已遺忘的遷徙路線。

美聯社報導,這項名為「瓦德拉普計畫」(Waldrapp)的復育行動,由奧地利生物學家福里茲(Johannes Fritz)發起。他從2002年開始,攜手「隱䴉保護和研究小組」( Waldrappteam),致力於增加隱䴉的數量,經他們努力不懈從其他地區引進並復育,終使中歐的隱䴉,從「0隻」增加到「近 300 隻」。 

隱䴉曾廣泛分布於北非、阿拉伯半島和歐洲大部分地區,由於大量獵捕和棲息地破壞,牠們在中歐地區已經滅絕300多年。福里茲說,他們的保育計畫讓該物種從「極度瀕危」,提升為「瀕危」,這是歷史性的壯舉,首次將大陸滅絕的候鳥,恢復到一定的程度。 

然而,過去20年的繁殖努力雖然取得了成功,但由於缺乏野生祖先的引導,這些以禿紅頭及長彎喙著稱的鳥兒已經失去了冬季遷徙的本能。

儘管隱䴉仍會表現出遷徙的本能衝動,但若沒有前輩的指導,牠們就不知道該飛向哪個方向。隱䴉保育團隊早期的嘗試都不成功,因為沒有教導隱䴉遷徙路線,大多數隱䴉在釋放後不久就消失了。

牠們沒有飛返回義大利托斯卡納(Toscana)等合適的越冬地,而是朝不同的方向飛去,最終找不到合適的過冬地點而孤單的死亡。

人類扮演鳥媽媽 建立信任感 

因此,隱䴉保育團隊必須擔起中歐種群的養父母及飛行教練工作。福里茲指出,這項計畫主因是他受到了1996年電影《返家十萬里》(Fly Away Home)的啟發,該片描述一位主角駕駛超輕型飛機引導孤兒加拿大雁群完成遷徙。

為了準備這趟旅程,科學家從奧地利羅塞格動物園(Rosegg Zoo)的繁殖群體中挑選出幾天大的雛鳥,將牠們帶到專門的鳥舍中。人類「寄養父母」們照料這些小鳥,建立起牠們對人的信任,使牠們願意跟隨人類完成遷徙。

芭芭拉.斯坦寧格(Barbara Steininger)是一位「寄養母親」。她表示,她就像「鳥媽媽」一樣,與每隻鳥兒建立個別關係,「我們餵食牠們,清理牠們的巢穴,確保牠們健康成長」。當鳥群抵達越冬地後,牠們將完全獨立,不再需要人類照顧。

2011年,第1隻隱䴉在沒有人類幫助的情況下,從義大利托斯卡納自主遷徙回巴伐利亞。然而,氣候危機使得這種遷徙變得更具挑戰性,迫使人類需要引導年輕一代沿著新路線遷徙。

福里茲強調,這項努力不僅是為了隱䴉,更是為其他瀕危遷徙物種鋪平道路,「我們為隱䴉開發的方法,正迫切需要應用於愈來愈多的其他遷徙鳥類。這是一個展示可能性的旗艦計畫」。

旅程2800公里  預計50天完成

這次的旅程長達2800公里,預計需要50天才能完成。在飛行旅途中,人類「寄養父母」坐在微型飛機後座,不斷向鳥群揮手並喊話鼓勵。福里茲則負責駕駛裝有小型風扇式引擎與黃色降落傘的飛機,引導鳥群前進。後面則跟隨36隻小䴉,且飛得愈來愈好。

福里茲說:「在天空中與這些鳥兒同行,觀察牠們完美的飛行姿態,是一種近乎超現實且感人的經歷。」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