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和雅
下半年,龍年加速「飛離」,快見尾了。猶記年初,英語教學節目因應新年生肖,介紹「龍」在古今中外的形象,或祥瑞、或威嚴、或邪惡,不一而足。老師提及一首歌:“Puff, the Magic Dragon”〈帕夫,神奇龍〉時,我驚喜如遇故知。
初識這首歌是在國中,當時對歌詞不求甚解,單純喜歡它的活潑旋律。多虧當年老牌產品韌性夠,足以順任學習的心,讓我按壓錄音機重複鍵,一唱再唱,樂此不疲。
四十多年後,上網欣賞“Peter
, Paul & Mary”美聲合唱並重新檢視歌詞,前幾段主角與神奇龍,沉浸在充滿童趣的情境中,接著情節跳到主角不再眷顧玩具的年齡,龍從此失去昔日玩伴;牠停止令人畏懼的吼聲,垂頭喪氣、鱗片鬆脫如雨下,黯然隱沒洞穴。
行歌至此,歌手眉頭皺了皺,搭配柔美和聲,飽含憐憫,令我同感失落離情,這是我少年十五二十時哼唱不出來的情感。童年時,我與手足的玩具多是家中就地取材之物。小孩子自得其樂玩得開心,遊戲之後,得收拾到角落箱子裡,下次再掀蓋探寶如呼朋引伴。
四時遞嬗不息,家庭人、事、物諸多變遷。如同「神奇龍Puff」的際遇,終有一天,玩具再也等不到小孩來掀蓋,開心時刻畫下句點。個人忖度,“puff”不僅是龍的名字,取其「噴吐氣息」,意味著:「我們度盡的年歲好像一聲嘆息。」世間哪有一樣能留得住。
一首歌從年少唱到「輕熟齡」,心境大不同,正符合了世事“magic”──幻化無常之理吧。與其感慨什麼都留不住,不如正面思考,每一階段都是新的開始,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