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嘉靖 青花嬰戲圖碗〉碗底貼著一張德文標籤,見證中華民國與德國的建交歷史。圖/故宮提供
〈民國 黃君璧 綠野山雲〉是近代水墨畫大師黃君璧,繪於1986年春天的晚年小品,當時畫家已高齡88歲,展現老而彌堅的風格。 圖/故宮提供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國立故宮博物院昨天舉行「外交部文物捐贈儀式」,由外交部林佳龍部長代表捐贈故宮12件文物,包含4件銅器、5件瓷器和3幅台灣近代水墨畫,故宮院長蕭宗煌代表受贈。
其中〈明嘉靖 青花嬰戲圖碗〉,碗底貼著一張德文標籤,透露著它屬於中華民國駐德意志國柏林大使館的第100號收藏,也見證台灣文化外交發展史。
故宮說明,1957年時外交部獲得古物一批,計有35箱。這批古物隨外交經營所需,如各國領導人就職典禮、皇族婚禮等活動,經挑選為贈禮,也有部分文物進入公立博物館,如1979年寄存故宮的器物類銅器、瓷器。
以最高級「國贈」 入館收藏
外交部2023年致函表示,希望致贈故宮3幅台灣近代水墨畫,而後雙方達成共識,將3幅水墨畫連同早年寄存故宮的一批器物捐贈故宮。依照「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品徵集作業要點」,經三級審查通過,以最高級別「國贈」入藏故宮。
這次致贈的12件文物,分別是〈商早期 獸面紋爵〉、〈商晚期 獸面紋尊〉、〈西周中期 回首夔紋簋〉、〈漢 銅鎏金銀洗〉;〈五代 白瓷浮雕蓮瓣式注壺〉、〈元 龍泉窯 青瓷注壺〉、〈明萬曆 青花群仙圖長頸瓶〉、〈明萬曆 青花釉裏紅嬰戲圖碗〉、〈明嘉靖 青花嬰戲圖碗〉;民國黃君璧〈台員明秀〉、〈綠野山雲〉,以及黃君璧、傅狷夫、江兆申、歐豪年、張大千聯合繪製〈河岳日星圖〉。
圖碗口徑39.8公分 尺寸霸氣
故宮副院長余佩瑾表示,當中的〈明嘉靖 青花嬰戲圖碗〉口徑39.8公分,高17.6公分,尺寸相當「霸氣」,是故宮嬰戲圖碗系列最大的一件。有趣的是,碗底貼著一張德文標籤「Chinesische Botschaft Berlin, Nr. 100. 1. Aug. 1947」,譯為「中華民國駐柏林大使館,100號」與「1947年8月1日」,形式上分別有打字與用印的不同。
推測這件嬰戲圖碗,應在1935年至1941年間,屬於中華民國駐德意志國柏林大使館的第100號收藏。大使館1941年7月10日撤館後,才用印蓋上「1947年8月1日」的紀錄,見證中華民國與德國建交的那段歷史。
故宮院長蕭宗煌說,這批珍貴的國家文化資產,不僅豐富故宮典藏的多樣性,透過博物館專業的保存、研究、展示與推廣,讓民眾從文物認識台灣外交發展的時代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