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廣播電台在疫情期間,向全世界徵集聲音明信片,也在展場中亮相。圖/台史博提供
【記者曹麗蕙綜合報導】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即日推出「聽.見:聲音記憶特展」,以「聲音」作為引導,透過搜集來的聲景、訪談、廣播、唱片、樂曲等,邀請民眾探索隱藏在生活中的歷史訊息與文化轉變,展期至明年二月。
特展與台灣聲景協會、中央廣播電台等單位,以及范欽慧、吳燦政、加拿大籍的喬治爾斯.瓦魯索斯(Georgios Varoutsos)等國內外聲音藝術家合作,藉由不同聲音素材,展示他們感知、關懷當代台灣及過往記憶。
特展陳列多件聲音作品,包括范欽慧的〈東港迎王祭典──大音希聲的多重聆聽〉,經由野地錄音師的角度,蒐集東港迎王祭典的聲音,揭示時代變遷下的聲音轉變;「台灣褒歌」及「台南安平腔」的單元,能一窺聲音工作者如何搶救面臨消失危機的古調韻味及地方腔調,拼組早期生活與文化記憶。
疫情引發全球共感,廣播電台徵集「聲音明信片」,串聯台灣與世界的記憶;展覽也關注印尼移工的創作歌曲,期待觀眾感受他們對台灣生活的期待及對現實的吶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