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凱米颱風帶來狂風暴雨,也讓中南部陷入類鼻疽疫情,上周新增本土病例17例,颱風過後的類鼻疽個案累計47例,造成7人死亡,病例數創下19年來同期新高。另增4人死亡。其中,住在台南市70多歲男性自發病到死亡僅短短4天。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這波類鼻疽疫情正緩步下降,上周增本土病例數17例,低於前一周19例。在17例個案中,15例住院,其中1人病情嚴重,住加護病房治療。
今年國內累計54例本土類鼻疽確定病例,為2006年以來同期最高,其中47例為凱米颱風後確診個案,進一步分析居住地,以高雄市35例最多,其次為台南市6例、台中市3例、屏東縣2例、嘉義縣1例,造成7人死亡。
羅一鈞表示,此波類鼻疽疫情個案發生地理範圍較廣,主因為中南部豪雨沖出汙水和土壤中的類鼻疽桿菌,再透過吸入性感染所致。目前疫情雖已下降,但染病後潛伏期約2至4周,提醒民眾至8月底前仍須多加注意。
至於M痘(Mpox)疫情,上周新增4例M痘本土確定病例,介於20多歲至40多歲,篩檢顯示為致死率較低的IIb型。羅一鈞表示,上周M痘疫苗共接種807人次,較前周增加35%,打氣明顯回升,推測與國際疫情變化有關;22日專家會議將討論是否調整接種策略或放寬接種。外交部昨天表示,更新剛果民主共和國等7國家旅遊警戒,提醒民眾多加注意。
腸病毒疫情則出現反轉上升,羅一鈞說,推測與暑期活動多、流行病毒型別轉換有關,須注意「喉嚨痛到火在燒」症狀,並估9月開學還會再有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