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假車牌氾濫,不少人歸咎嚴重超速標準從時速60公里下修至40公里,導致遭吊扣牌照6個月案激增而買假車牌因應,批評處罰過於嚴苛。不過,陽明交通大學運輸與物流管理學系教授吳昆峯認為,偽造車牌最高僅能處罰鍰1萬800元才是假車牌氾濫的重要原因,但可檢討「速限合理性」。
交通部公路局統計,前年7月至去年6月嚴重超速遭舉發、扣牌件數為1萬5666件,去年7月嚴重超速處罰規定修正後,至今年6月扣牌數為9萬7007件,數量激增。
長期研究速度管理的吳昆峯認為,偽造車牌是很嚴重的事,但卻罰得很輕,這是車牌管理議題,不能認為嚴重超速標準太嚴苛。
有學者認為,台灣「從車管理」而非「從人管理」,政府可能只處罰到「車主」而非真正的「超速駕駛」,建議修正取締處罰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