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衛福部近年力推家外安置去機構化,但隨著寄養爸媽老化,又受限不婚不生社會氛圍等多項因素影響,讓新血招募不易,其他如親屬安置、團體家庭又各有局限,使國內寄養家庭難以大幅成長,安置問題恐愈來愈嚴峻。
據衛福部去年年中統計,兒少家外安置仍以機構為主,占百分之五十點三二,其次為寄養家庭百分之三十四點七一,親屬安置僅百分之五點六一,顯示家庭式安置以寄養家庭為主力。
近年寄養家庭最大挑戰是如何開發生力軍,家扶寄養家庭中,五十五歲以上爸爸占近六成六、媽媽占五成七,服務年資十年以上占四成六。除寄養家庭老化,居住空間也是難關,家扶基金會社工處長陳乘斌建議,政府應釋出社宅空間,優先讓寄養家庭、團體家庭入住。
新北市政府則於七年前試辦家外安置新模式的「類家庭」,讓主要照顧者跟安置兒少住進社宅,由四到八人組隊,分為主要照顧者、支援照顧者、家庭協辦者三種角色,集眾人之力一起照顧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