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肝癌曾被視為台灣的國病,肝病學術基金會(肝基會)昨舉辦30周年慶,肝基會總執行長楊培銘說,肝癌初期無症狀,亟需篩檢才能防治,肝基會多年來進行900餘場篩檢,促成台灣B、C肝篩檢政策;台灣2025年將達成C肝清除目標,但B肝還需努力,近年脂肪肝引起的「新興肝病」也須積極防範。
楊培銘指出,台灣肝癌患者的發生率與B肝、C肝有高度關係,隨近年B、C肝藥物給付,讓肝癌發生率下降,但每年仍有7000餘人死於肝癌,逾5000人死於肝硬化,目前台灣透過篩檢、用藥,國內C肝清除並無疑慮,肝癌防治下一步努力目標是防治B肝,特別是不少B肝患者,都是出現肝病變才發現自己是帶原者。
除病毒性肝炎,要讓台灣成為沒有肝病的國度,「新興肝病」脂肪肝防治也須受重視。台大醫院小兒肝膽腸胃科主治醫師張凱琪說,台大的兒童減重門診中,約有74%的兒童患者有脂肪肝,其中4成2的孩子肝臟發炎,別再以為小時候胖不是胖,肝臟長時間發炎將演變為慢性發炎,未來出現肝病的機率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