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墾丁訊】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成立24年來,綠蠵龜首次被發現上岸產卵。但由於擔心產卵地點曝光後遭到騷擾,墾管處堅持保密,已請學者到產卵的海灘會勘,計畫籌設紅外線攝影機,觀察綠蠵龜產卵、繁育的過程。
台電在民國70年設立核3廠,該廠取水口的沙岸本來是綠蠵龜的產卵地,因棲息地遭破壞,加上墾丁近年來大量遊客從事海上活動,當地已有多年不見綠蠵龜,但從今年3月起,墾丁海域重見綠蠵龜的蹤影,首次被發現是在後壁湖保護區內。上月18日,一群從港澳來的學生參加夜遊,無意中撞見一隻下完蛋後,拖著疲倦身軀要折返大海的大綠蠵龜。
墾丁一名陳姓漁民隔天即根據綠蠵龜下海的方位反向到陸地上找,很快的發現綠蠵龜產卵的沙穴,內有100多粒的綠蠵龜蛋,馬上埋回沙土堆中,預估在50天左右會孵出小綠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