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高雄訊】環境部昨在高雄舉辦《空氣品質標準》、《環境部審查開發行為空氣汙染物排放量增量抵換處理原則》修正草案研商會議,環團質疑抵換原則審查制度不明,也無相關查核報告,是為了在三級空品區通過環評而想出的騙術,是假抵減、真汙染。
環境部大氣司人員說明,抵換原則是希望減輕開發行為的增量部分,2018年起已修訂120個相關法規,持續加嚴執行中。石化熱區去年也修正管制措施,且有害的物質並不允許抵換。
地球公民協會、台灣反空汙大聯盟等環團會前搶先舉行記者會,前立委陳椒華表示,南部空汙嚴重,環境部提出1:1至1:1.4不等的比例做空汙抵換,固體汙染源、移動汙染源減少的空汙,全數或打折給新開發案抵換,且開發的抵換計畫查核不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