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宣布開放主動式ETF(指數股票型基金)、及被動多資產ETF兩大新商品,預計今年底將完成法規和系統,最快2025年有首檔新商品問世,以15家有意願承辦投信業估計,2026年累計發行規模可望上探2000億元。
金管會副主委陳彥良說,投資人買被動式ETF猶如是「制式便當」,開放主動ETF後,如同有了新餐廳,由才華洋溢的廚師替投資人買菜料理,投資人不需奔波在各市場買菜。
投資人對主動或被動多資產ETF都有強烈需求,台灣要成為亞洲資產管理中心,需有優質商品,他認為,透過一個小改變,希望把台灣錢留在台灣,更能吸引別人來投資「所有巨大成果都是微小改變的組合」。
根據金管會至今年6月底的統計,有238檔ETF、規模5兆2918億元,占比63%,規模是亞洲第3大,債券ETF則是亞洲第1大,已具備ETF發展優勢和潛力。
金管會認為,開放後有3大效益,1,提供投資人多元投資商品,2,平衡國內主被動基金市場發展,3,拓展資產管理業者的業務動能,累積經理人主動投資管理的資源和能力,希望藉此吸引更多資金和人才來台,向亞洲資產管理中心目標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