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全球暖化問題受重視、夏季電價也調漲,消費者文教基金會抽檢包含公營機構、賣場、大眾運輸工具與餐飲店等18個公共場所發現,高達9成4的公共場所室溫沒有在政府建議的26到28度標準,只有台北市圖書館符合規定,其他大多介於21到24度,甚至有低於20度。消基會並表示,全台隔熱施工諸多錯誤,徒增空調耗能。
空調耗電約占居家耗電量4成,如何節省空調用電是抗暖化首要課題,消基會提出諸多台灣建築空調效率使用不彰問題以及因應之道。
消基會說,台灣位處副熱帶氣候,建築根本不適合使用玻璃牆,否則光透過玻璃牆照進室內,徒浪費空調耗電,但實際上卻仍多予採用,且隔熱施工又錯誤頻頻,例如百葉窗或貼紙應做在玻璃外側,隔熱效率可達60%到70%,但若裝在內側,等玻璃吸熱後才隔熱,隔熱效率只剩20%。
消基會建議,歐洲立法規定使用的雙層玻璃,隔熱效果佳,很適合台灣使用,並可修改為外層低、內層高的模式,可防雨水侵入室內,也有利排水。
消基會副秘書長蕭弘清說,如果室內外溫度相差5度以上,容易感冒、不舒服,如果把相對濕度控制在60%以下,溫度在26到28度之間,會是非常舒服的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