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派內畫 雲南風光嵌小瓶內

 |2024.07.23
394觀看次
字級
孫鴻雁在滇派內畫傳習館,用特製畫筆創作內畫。圖/新華社
孫鴻雁在滇派內畫傳習館,用特製畫筆創作內畫。圖/新華社
孫鴻雁的內畫作品,融和雲南美麗的邊陲風光與獨具特色的人文景觀。圖/新華社

【本報綜合報導】中國大陸有種奇特的傳統工藝「內畫」,畫師把特製的畫筆,伸入狹窄的瓶口反向繪畫,「滇派內畫」是現代內畫技藝中一種獨具雲南風情的派別,今年49歲的孫鴻雁是創始人,將雲南的自然風光、民族風情、歷史文化等元素融入創作,形成獨具特色的滇派內畫。

取材傳統民俗 作畫須屏氣凝神

孫鴻雁師法古人、取材民俗,把雲南豐富而獨特的民族文化復活於內畫之上,獨創「滇派內畫」,作畫時只見她屏住呼吸,拿起一支極細的毛筆,竹枝為杆、狼毫為尖,順著狹窄的瓶口通道,筆尖進入瓶內勾線、填色、渲染,通常需要半個多月,一幅生動的圖畫才能被定格在透明的瓶壁之上。

她小學3年級開始拜師學畫畫,但上國中後因為開銷太大,父母就不同意孫鴻雁再繼續學,但她還是堅持畫畫。

孫鴻雁1999年辭去故鄉山東的工作隻身前往雲南,創業開始,內畫遭到極大排斥和冷落,「很多人都說這不是雲南土生土長的藝術,為什麼要帶進雲南?」孫鴻雁認為,藝術沒有界線,只是地域不同,帶著這份執著,孫鴻雁跑遍雲南16個州市和知名古鎮,創作一系列具有民族特色的作品,自創滇派內畫。

孫鴻雁經常深入大自然及少數民族日常生活,滇派內畫的核心,是雲南獨有的地域和少數民族文化,孫鴻雁的作品大多體現雲南美麗的邊陲自然風光,和獨具特色的人文景觀以及民族建築風貌,內畫圖案更具多姿多采的民族風情。

研製環保顏料 有助表現與收藏

為了解決傳統內畫發展的問題,孫鴻雁借用琺瑯彩和哈尼族岩畫顏料配置的某些方法,經過上百次的實驗,成功研製出10個系列24種耐腐性強、色彩變化大的環保內畫顏料,豐富且提升滇派內畫的表現力及收藏價值。

如今孫鴻雁在昆明創設滇派內畫傳習館和研究院,透過顏料、工具的創新,以及緊跟時代的設計風格,得到許多年輕人青睞,孫鴻雁說:「文化技藝也要與時俱進,接納並滿足不同時代的社會需求,在不斷創新中把古老技藝傳承下去。」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