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少子化已成國安危機,「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副召集人、政務委員陳時中表示,政府正研擬補助獎勵措施,每生育一個寶寶,每月補助三萬,直到念幼兒園為止,預估每年約需近五百億元經費,他表示,「生養孩子,還可賺錢,對於年輕世代來說,應該具有相當大的吸引力。」
「透過生孩子賺錢,這並沒有什麼不對。」陳時中說,以前傳統觀念為「養兒防老」,但這愈來愈不切實際,應該換一個想法,「養兒育女是為國家所用」,孩子長大後,工作賺錢繳稅金、維持國家競爭力及生產力,政府理應支付這筆錢。
經濟壓力沉重,是造成國人不敢生的主要原因。陳時中表示,以往政府補貼政策不夠直接,如果補得金額夠多,且直接發放至個人銀行帳戶,讓人覺得有賺頭,就能刺激生育率。
陳時中表示,為了讓家長將三萬元補助金用於孩子身上,將嚴格限制其中兩萬元的使用範圍,必須用於託育及購買幼兒營養用品或是其他育兒所需。
除了現金補貼三萬元,「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另一項刺激生育率的措施為成立「臨時救援的託育平台」,陳時中表示,許多寵物店都提供貓狗暫時寄養服務,但現在育兒父母如果臨時有事,很難找到可託之人,寶寶好像還不如貓狗。
為此,政府將成立媒合服務平台,號召退休老師參與這項鐘點工作,一旦官方版託育平台運作後,家長就可擁有屬於自己的喘息時間,不再讓女性覺得為了照顧幼兒,人生被綁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