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救濟審議慢 平均244天審1件

 |2024.07.21
233觀看次
字級

【本報台北訊】疫苗接種後因不良反應提出救濟申請,由衛福部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VICP)負責,由於疫苗接種量大,案件由每年不到200件,激增至最高全年近5000件,去年平均每案審查時間高達244天,依照目前公布案量推估,仍有3600多例案件尚待審查。

救濟金額 前年逼近2億

疾管署統計,未接種新冠疫苗之前,2019年與2020年的疫苗救濟申請案分別為149件與167件,接種新冠疫苗後,2021年與2022年分別有3751件與4813件;救濟金額以2022年最高,達1億8410萬元,審議案件時間則愈來愈長,從2019年的67.3天,到去年要審查243.6天。

新冠疫苗接種進入第4年,現在比照流感疫苗,每人每年建議至少打1劑,累積的疫苗救濟案件是否有機會減少?並加速審查?VICP召集人邱南昌指出,最近送審案量減少,但前兩年累積太多申請案,他目前仍在審查2022年10月的個案;為加速審查,VICP已增加開會次數為1個月兩次,並先由初審委員會審查,希望提高效率。

疫苗救濟審議時間過長,有受害民眾苦等多時,於是提出訴訟。律師翁伊吟手邊有10多件訴訟中的疫苗救濟案件,她表示,案件有年輕化趨勢,從24至30歲不等,且過去均無病史,卻在接種疫苗後出現無法行走、器官受損等狀況,部分已達重大傷病程度。

疫苗徵收金上調 基金趨穩

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表示,疫苗受害救濟評估需要調病歷,須透過許多行政措施取得資訊,疫苗救濟金是全民共有財,必須審慎評估,對於病患狀況較複雜者 ,必須找許多科別專家一起審議,這些都增加審查難度。

新冠迎來第6波疫情,隨著病毒變異,新冠疫苗打到第6劑、第7劑大有人在,疫苗接種量變多,因疫苗不良反應申請救濟案件也增加,一度讓「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低於1億5000元的下限,疾管署去年底依法調整新冠疫苗與卡介苗的疫苗徵收金,其中新冠疫苗徵收金從1.5元變成22元,今年疫苗救濟基金逐漸趨於穩定。

至於疫苗徵收金由誰支付?曾淑慧表示,依照每次的簽約狀況而定,大多是製造廠商支付,如卡介苗委託國衛院製造,流感疫苗也是由廠商支應;新冠疫苗採購時,新冠疫苗是賣方市場,徵收金由疾管署支應。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