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右3)、國際佛光會署理會長慈容法師(右2)、佛館館長如常法師(右1),與環境部長彭啓明(左3)、高雄市長陳其邁(左2)、國家環境研究院院長劉宗勇(左1),一同為佛館成為環教設施場所揭牌。 圖/人間社記者莊佳穎
環境部與佛光山佛陀紀念館19日於佛館舉辦「環教設施場所揭牌暨生活微塵中的環保奇蹟常設展」開幕禮。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右7)、環境部長彭啓明(左7)、高雄市長陳其邁(左6)、國際佛光會署理會長慈容法師(右6)、佛館館長如常法師(右5)、佛光山教團系統大學副總校長林聰明(右4)等貴賓出席見證。圖/人間社記者蔡忠宏
【人間社記者李生鳳大樹報導】佛光山佛陀紀念館4月23日通過「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7月19日環境部與佛陀紀念館,於佛館舉辦「環教設施場所揭牌暨生活微塵中的環保奇蹟常設展開幕」。環境部部長彭啓明、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高雄市長陳其邁等貴賓出席見證。
彭啓明致詞表示,擔任環境部長至今兩個月,深刻感受到淨零道路之艱難。重要的是每個人從每天的生活選項中開始做改變。2022年,佛館與當時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簽署「淨零願景.綠色行動」合作備忘錄,未來將朝向這個目標邁進。
言教、身教 還要「環教」
心保和尚表示,教育除了言教,身教外,還有很重要的「環教」,因為生活不離環境。在佛館有大樹下說故事、校外教學,這些場景都很美好。孩子會成長,也許他們未來會成為企業家,如果從小就培養環保意識,就有機會將環保議題融入企業中。
陳其邁很感佩佛光山在這幾年推動淨零的努力,提到高雄市的局處首長都要上淨零課程,每位首長都必須取得證照,他目前已取得ISO 14067,並成立淨零學院。陳其邁讚歎,佛光山在此方面起步更早,常說佛光山的事就是高雄市政府的事,佛光山是大家引以為傲的環境教育場域。
立法委員邱議瑩、林岱樺、許智傑出席致詞。邱議瑩說,佛光山將這裡變成宗教聖地,甚至成為推動環境綠生活的重要指標地區。林岱樺讚歎落實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佛法就在食衣住行中。許智傑提到他的母親常說 : 「掃地掃地掃心地,心地不掃空掃地。」環保就是除了掃地還要掃心地。
彭啓明、心保和尚、陳其邁、國際佛光會署理會長慈容法師、國家環境研究院院長劉宗勇、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以及環境部環境管理署署長顏旭明、環境保護司司長蔡孟裕、綜合規畫司司長吳珮瑜、佛光山教團系統大學副總校長林聰明、佛光山南華大學校長高俊雄等,依序為環境教育設施場所揭牌和常設展揭幕。
經濟兼顧環保 找平衡點
彭啓明、心保和尚、如常法師展開「攜手實踐淨零綠生活經驗談」。彭啓明指出,知道和做得到又是另外一回事,還有兼顧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是一大挑戰。
心保和尚表示,佛教說正知正見,有好的觀念想法,才會改變行為。佛教出家修行需要遵守許多規範,看似是束縛,但從長遠來看,這是在幫助修行。所以企業如果能了解,許多規範是在協助兼顧環保和企業成長,相信是有可能找到平衡點的。
如常法師提到佛館法師取得環境教育人員認證,在世界神明聯誼會使用電子鞭炮,甚至影響各地宮廟做出改變。林聰明則以德國環境部率先推動公務餐採用蔬食、學校推動每周一蔬食等實例和建議。
開場表演由兒少阿卡貝拉樂團「阿緱囝仔」,帶來與「綠生活」相關的歌曲〈台灣的心跳聲〉、〈拈轉來啦〉。
隨後一行人至禮敬大廳二樓參觀「綠色新世代──生活微塵中的環保奇蹟常設展」,以及佛館環教設施場所等。
一同出席者包括高雄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局長張瑞琿等官員,以及佛光山慈善院院長依來法師,佛館副館長依潤法師、永融法師、永均法師、有賢法師,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南屏別院住持妙樂法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