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為搶救腦中風、急性主動脈剝離等危急個案,衛福部健保署今年7月1日起試辦「跨院合作照護計畫」,編列2.08億元,為期6個月,實施醫療院所轉送及救治病人獎勵等措施,讓患者及時接受治療,預估新制上路後,可多挽救1000名心、腦血管急重症患者生命。
衛福部統計,近10年來,腦血管疾病列為國人10大死因第2至第4位。健保大數據顯示,一旦腦中風患者未及時治療,造成身體殘障,估計1年醫療費用約需10至20萬元,居家照顧費用每年更達50萬至100萬元,為此,健保擴大「主動脈剝離手術及腦中風經動脈取栓術病人跨院合作照護計畫」,積極搶救病人,減少身體障礙及經濟負擔。
健保署醫務管理組長劉林義表示,主動脈剝離、腦中風等患者在規模較小的醫院常無法手術,須透過轉診平台即時將患者轉送至區域醫院、醫學中心執行手術。此計畫於高屏地區執行多年,成效顯著,今年7月1日起擴大至全國醫療院所試辦。
試辦計畫獎勵機制為,包括將主動脈剝離病人於2小時以內轉出治療,醫院可獲2萬元獎勵,接受病人轉入的醫院獎勵9萬元;腦中風病人1小時以內轉出,醫院獲2萬元獎勵,接受病人轉入醫院則獲3.5萬元。總共編列腦中風經動脈取栓術1.27億元、主動脈剝離手術8100萬元,以爭取病人的黃金治療時間。
腦中風學會理事長、新光醫院腦中風中心主任連立明說,夏天天氣炎熱,民眾如喝水不夠,體內水分容易快速蒸發,進而使血液變黏稠,增加腦中風發生的機會。
高雄榮總心臟外科主任吳介任說,約5成病人為醫師小夜班或大夜班時前來治療,而主動脈剝離手術時間長達12小時,心臟外科醫師可說是「賣命」又「賣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