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移動花園 清宮花卉畫特展

曹麗蕙 |2024.07.11
811觀看次
字級
國寶《清畫院 畫十二月月令圖》刻畫園林中的理想生活,圖為二月選軸。圖/故宮提供
惲壽平以「沒骨法」描繪的〈牡丹〉,也在特展中亮相。圖/故宮提供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暑假推出以清代宮廷花卉畫為主題的「皇帝的移動花園」特展,展覽搭配植物標本及花卉照片,呈現十七、十八世紀的清宮花園;民眾可一窺列入國寶的《清畫院 畫十二月月令圖》、康熙朝所編纂,如同現代花卉百科全書的《廣群芳譜》,以及宮廷畫家余省的《海西集卉》等,從一幅幅畫作中的奇花異草,想像當時宮廷花園的繽紛景象。

故宮策展人書畫文獻處助理研究員蘇雅芬表示,花卉或許僅能短暫綻放,但透過筆墨描繪,它們的美麗與盎然生意,能夠永久延續。

康熙當導遊 介紹塞外植物

蘇雅芬指出,清代宮廷花卉畫,不僅是移植花卉的視覺紀錄,更是可以隨時開展或懸掛欣賞的「移動花園」,不受季節與地區的限制;展覽聚焦於喜歡觀察動植物的康熙皇帝,熱愛題詠作詩的乾隆皇帝,探索畫家如何根據皇帝的喜好和需求,創作出繽紛多彩的宮廷花卉畫。

她指出,康熙皇帝在前往塞外途中休息時,常讓詞臣留意路邊的動植物,並解說其習性和用途,就像是「皇帝導遊」;這些金蓮花、金絲桃、野罌粟、翠雀、野菊等塞外植物,因此成為清宮花卉畫的新題材,收錄於康熙朝所編纂的《廣群芳譜》,類似現代的花卉百科全書,同時也是乾隆皇帝詠花賦詩的重要參考書。

特展精采展件如國寶《清畫院 畫十二月月令圖》,於乾隆年間以農曆十二個月分為主題,細膩刻劃園林中的理想生活,這次選展二月、四月、六月、九月、十二月,涵蓋春夏秋冬四季;畫中按照時序盛開的花卉,象徵風調雨順、天下太平,反映皇帝心中的理想花園,此外,還可欣賞到列入重要古物──「清初六家」之一的惲壽平,以「沒骨法」描繪的〈牡丹〉。

傳教士培花 海西集卉見證

由宮廷畫家余省於乾隆二十二年奉旨所作的《海西集卉》,描繪由耶穌會傳教士湯執中引進,在歐洲庭園常見的八種花卉品種,用以裝飾乾隆皇帝在圓明園修建的西洋樓花園;只可惜,傳教士逝世後,這八種洋花沒有其他在宮廷培育繁衍的紀錄,因此《海西集卉》成為這些洋花在清代「曇花一現」的珍貴見證。

值得一提的是,特展也展出余省的〈繪姑洗昌辰〉,「姑洗」對應季春之月,即為農曆三月,畫中描繪圓明園後湖的東南角落,前方觀景台為「牡丹台」,圓明園是雍正皇帝尚未即位時的居所;康熙六十一年三月,年幼的乾隆皇帝被召入牡丹台,首次見到應邀來賞花的祖父康熙皇帝,因此獲得移居宮廷受教的機會,故此地對乾隆皇帝深具意義。

「皇帝的移動花園──清代宮廷花卉畫」特展即日至九月二十二日展出,故宮特別規畫親子旗艦活動「故宮童樂節」,活動期間每天免費提供中、英文版「花精靈的派對」展廳探索互動遊戲摺頁,另在七月二十七日推出大型親子之夜「花夜奇遇記」,以及「我行我宿遊故宮」親子夜宿等活動。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