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隨著科技不斷進步,各國政府正極力嘗試透過超級電腦運算,預測未來的氣候變化;其中「數位孿生」是近年新科技,利用強勁模擬運算,打造出數位版真實世界,以做各種預測。除了AI晶片巨擘輝達(NVIDIA)在今年3月推出地球數位孿生,歐盟近日也公布以AI技術算出的地球「雙胞胎」,旨在提高氣候預測的準確性。
歐盟委員會推出的AI模擬器「DestinE」,可利用歐洲高性能運算資源,例如:芬蘭LUMI超級電腦,結合AI加速處理運算,深度模擬地球氣候。系統最初有2個模型,分別針對極端天氣及氣候變化,監測、模擬及預測。
龐大數據庫 模擬各種環境
主管市場競爭的歐盟執行委員維斯塔哲(Margrethe Vestager) 表示:「DestinE意味著我們可以挑戰觀察環境,幫助預測未來的情況。」
DestinE使用歐盟哥白尼衛星、物聯網感測器及政府數據等龐大數據庫,模擬各種環境。例如測試熱浪將如何影響糧食安全、暴風雨會淹沒某個城市、放置風力發電場的最佳地點等。 據了解,DestinE之後更新會整合海洋、城市及森林數據,以完整地球數據。
歐盟已承諾提供逾3億歐元(約新台幣105億元)資金,每階段可獲超過1.5億歐元補助。第3階段資金取決於2025~2027年「數位歐洲」最終計畫。
維斯塔哲說:「首階段已顯示,歐洲將卓越科學力及龐大超級運算力結合,就能有優越成就。最終目標是2030年前開發出首個全面地球數位孿生系統。」
此外,輝達執行長黃仁勳表示,輝達的NVIDIA Earth-2是一個生成式AI模型,以更高解析度生成,速度比傳統物理方法快1000倍。在台灣的中央氣象署,已經用這些模型預測颱風登陸地點。他說,這個模型融合人工智慧、物理模擬及觀測數據,可預測極端氣候的影響,輝達已經把AI訓練好了,不需要消耗太多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