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7月將有食安新制上路。衛福部食藥署昨發布食品重金屬含量新標準,下修嬰幼兒食品及禽畜內臟的限量標準,並增訂堅果及油籽類的重金屬限量,屆時市面流通販售的產品,皆應符合規定限量,違者應沒入銷毀,屆期不改可處3萬~300萬元以下罰鍰。此外,巧克力也將制定新的鎘含量標準,最快將於明年1月實施。
食藥署在今年3月28日發布修正「食品中汙染物質及毒素衛生標準」,副署長林金富說,由於重金屬對嬰幼兒危害大,可能影響神經等功能發育,甚至留下終身後遺症,本就屬於需要被保護的特定群,本次修正下修重金屬鉛的限量,並增訂鎘的限量。
下個月起,市售粉狀嬰幼兒配方食品、較大嬰兒配方輔助食品和特殊醫療用途嬰幼兒配方食品,重金屬鉛的含量,從現行0.05ppm下修至0.02ppm、嬰幼兒飲品從現行0.03ppm下修至0.02ppm。
林金富說,本次修正新增對嬰幼兒食品中,重金屬「鎘」含量限制,粉狀幼兒配方食品及嬰幼兒飲品,限量0.02ppm、液狀幼兒配方食品限量0.01ppm。
本次新納入的類別還有堅果、油籽,林金富說,近年國人食用的也不少,本次修正內容包括松子、其他堅果類、油菜籽、芥菜籽、亞麻籽及葵花籽、其他油籽(如芝麻)等6大類,規定「鎘」含量上限介於0.1ppm至0.5ppm。
血鉛濃度過高 恐釀器官危機
針對重金屬的危害,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說,就學理上而言,長期暴露可能導致鉛中毒,鉛在血液中的半衰期約1個月,在骨頭則超過20年,正常的成人血鉛濃度,每100毫升不超過10微克,兒童則為不超過3.5微克。
血鉛濃度過高會影響很多器官,如慢性貧血、腎衰竭、心血管疾病、神經病變等,也會增加不孕風險,「鉛中毒對全身都影響」,且對孩童而言,食物當中有鉛,吸收比例會比成人高,加上很多器官還在發育,除了前述影響,也可能會增加注意力不足等風險。
鎘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公告為第一級致癌物,會增加前列腺癌、肺癌、乳癌、鼻咽癌、胰臟癌及腎臟癌等癌症風險,心血管疾病、動脈粥狀硬化症、冠狀動脈疾病、心肌梗塞、腦中風及死亡的風險,也可能隨之提高。
此外,不少民眾愛吃巧克力,衛福部去年曾預告,將納入重金屬限量標準,不過因預告評論期間有專家建議,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已針對巧克力的鎘含量,訂定新限量標準,盼與國際接軌,將重新預告蒐集意見,最快將於明年1月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