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山宗長心保和尚法駕叢林學院男眾學部,為同學們接心開示。圖/佛光山叢林學院提供
文/佛光山叢林學院提供
佛光山宗長心保和尚日前法駕叢林學院男眾學部,慈悲為學生們接心開示。針對學生提出如何保有自覺的能力、如何落實「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業」、做為領導者應具備的條件、面對不如意的人事物時,如何學習包容?煩惱來時,該如何面對等15個提問。
心保和尚面對五花八門的問題,總能夠一語道破、點出煩惱的根源、指示道路的方向,並提示:應反省自身有沒有發菩提心?該怎麼如理思惟,斷煩惱求解脫,進而如何福慧雙修,行持六度波羅蜜。
有同學問起,當被推舉為佛光山住持時,是如何面對?心保和尚回覆:佛光山宗祖殿的一筆字石刻牆上,刻有「承擔」二字,承擔靠發心。如同過去開山祖師星雲大師在交辦一個人做事,不問他會不會,只問「你願不願意承擔」,只要願意承擔,即使不會也能慢慢學會。
心保和尚並期勉同學們要能發心承擔,並述及佛學院是最有利修行的地方,在學業、道業上要精進;在人我與人事上要忍辱;在面對煩惱時,要有力量去解決,多閱讀高僧傳堅固道心;在佛教事業上要發心饒益有情。
同學們聆聽宗長的開示後,皆獲益良多,以下擇錄學習心得數則,以饗讀者。
學生心得
學習面對煩惱
「面對煩惱時,很多人都會把自己藏起來,會想逃跑。逃跑的人,沒有力量面對煩惱。要去思考自己為何不敢面對煩惱。」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愈是想保護自己,愈是想把自己的錯誤隱藏起來,不讓人發現,殊不知自己才是最清楚知道自己毛病的人,卻老是渴求他人來提點自己。
佛陀、師父星公上人有大力量,因為他願意面對自己的煩惱,處難處之人,做困難之事,行菩薩之路。學生以兩位導師一生的行儀作典範,發願做一個有大力量的人,開發自己的心田,作續佛慧命之法王子。(慧達)
發願勇於承擔
平時參與活動時,師長總是提點我要主動帶領大眾,但由於自己的信心不足,導致不敢面對大眾,而保和尚給予指導「要承擔」。
承擔不見得是只做我會做的或是有把握的,而是在這個承擔中努力學習自己不了解的部分,突破自己不足的部分,尤其在面對學院的學習,乃至是未來領職上所要承擔的事物太多了,如果只是做自己擅長的事,只會把自己的路愈走愈窄。因此發願未來遇到困難與挑戰,都要提起正念勇於承擔。(許競)
主動創造因緣
「早一點覺悟,可以少受一些苦」,心保和尚如是說。讓自己反思,當自己沒有力量就會想逃避,愈逃避愈沒有力量,這就是惡性循環了,要選擇往哪個方向,就要問自己,沒有人可以替代,因為最終承受的也還是自己。
因此,習氣不趁現在對治,更待何時呢?希望自己能在日常生活中多思惟,與其被動等待因緣,不如自己創造因緣,廣學多聞,不僅為了自己好,更可以自利利他。(李睿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