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桃園訊】中央政府今年調整公共托育政策,家中若有小孩送準公共化保母或準公共托嬰中心照顧,補助家長每月的托育費從8500元調高到1萬3000元,因為補助變多,托育收費也醞釀喊漲。桃園市婦幼局近日拍板準公共化保母及準公托的收費天花板至少調高1000元,新制8月1日上路。對於漲幅,家長們認為合理,托育人員也開心稱「不無小補」。
桃園市婦幼局表示,收費調整幅度是由家長、保母、托嬰中心業者3方代表及市府、學者開會討論,依據消費指數及中央規定托育費應控制在家庭可支配所得5%到10%共同研擬,決議全市準公共化保母收費天花板統一訂在每月1萬7000元、準公托每月2萬1000元,各地漲幅至少1000元,只有大園、觀音和新屋3區調漲2000元較高,復興則是此次新納入規範。
桃園市公共托育收費制度每2年檢討一次,上次檢討是2022年初,當時遇上中央給家長的托育補助從7000元調高到8500百元,收費天花板也跟著調高1000元;2022年因為補助額度有2/3都被收費漲幅抵銷,不少家長抱怨,但是今年漲幅占補助額度不到1/4,家長普遍反映還能接受。
台中市社會局表示,準公共化保母與準公托收費天花板均訂在2萬2061元,但是有另外的收費基準,保母月費為1萬4500到1萬5000元,準公托月費為1萬6000元。
民眾劉先生表示,雖然托育天花板調高,但不是所有保母都跟著調漲,甚至有保母仍維持2022年之前的收費。現在的人都很注重保母的照顧品質與托育環境,如果能讓托育品質維持在一定水準之上,適度漲價也算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