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器官捐贈移植登錄及病人自主推廣中心從去年推動「聲紋卡」,希望讓有意願捐贈的病人家屬,可以聽到潛在捐贈者的的聲音,減少病人家屬捐贈時天人交戰的掙扎。器捐病主中心即將到任執行長蔡宏斌表示,聲紋卡不只是幫助器捐順利執行,更是藉機向親人傳達感受的媒介,今年透過實體展覽的推廣,聲紋卡錄音人數成長七成。
由於書面表達捐贈器捐的民眾,因為疾病或是意外成為潛在捐贈者時,醫院仍需要在世親人同意才可以完成器捐,但不少案例可能因為家屬可能不清楚器捐流程,或是陷入情感考量,都在這時候功虧一簣,因此推出「聲紋卡」,讓潛在捐贈者錄製音檔,等到被判定死亡後,播放音檔給在世親人了解心聲。
現年五十多歲的蔡宏斌說,他的母親快八十歲了,媽媽平常都唸他「我兒子當醫師平常都奉獻給人家」,他藉此機會向媽媽喊話,透過AI引導,反覆練習下總算講出滿意內容,並且把內容輸出成卡片,播放給母親示愛。
器捐病主中心副執行柯彤文指出,上半年的活動對於推廣大有幫助,器捐聲紋卡的錄音人數從今年年初不到三百人,到五月份已達到四七三人,成長率達百分之七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