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教學,納亞克(中)常自掏腰包買蔬果等食品,為孩童補充營養。
圖/取自X@Deep Narayan Nayak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印度西孟加拉邦有名教師迪普.納亞克(Deep Nayak)出身自貧窮的小村莊Nandigaon,因經濟條件不足,他的4個姐姐不得不輟學工作。
長大後,納亞克發現,小孩無法受教育的情況並沒有改善,尤其疫情期間,家庭失去經濟來源、學校關閉等,導致情況更加嚴重。因此,2023年,他發想「街頭教室」(Raster Master),把牆壁當黑板,免費開課教學,不只教小孩,也讓他們的父母、祖父母一起來學習,納亞克的座右銘是:「有牆的地方就有路。」
獨創3G教學 全家一起讀書
納亞克分享,小時候,家中經濟全靠父親支撐,不只得養育5個小孩,還有祖父母,他讀書的時候,從來沒有穿過新衣服、拿過新書本,且因家裡沒有電力,他每天凌晨3時就起床讀書,晚上靠街上的路燈學習;升上八年級時,他的姐妹離開學校去當幫傭,納亞克能繼續完成學業,並在2010年成為小學老師。
當上老師後,納亞克發現,許多孩子都跟他一樣,面臨是否能繼續讀書的壓力,不忍見到這些孩子跟他的姐妹們一樣被迫輟學,他決定開始行動。一開始,納亞克自掏腰包買書、文具等,給學校中的弱勢孩童,隨著需要幫助的孩子愈來愈多,他知道這不是長遠之計,所以開始「街頭教室」計畫。
納亞克把村裡的土牆改造成黑板,除了教授語言,還讓孩子學3C、看顯微鏡等,並發起獨創的「3G」(3 Generation)教學模式,意指學生不限於兒少,孩子的父母、祖父母等3代也可以來上課。納亞克表示,希望藉此減少失學率,縮小性別差距、擴大婦女權力。
根據統計,出身貧困的印度孩童,最多只會讀到15~16歲,男的開始工作,女生不是嫁人就是當幫傭。
納亞克分指出,有些父母不願讓孩子上學,但3G有助防止這種情況發生,當長輩學會認字、寫出自己的名字後,他們會明白自己曾錯過什麼,也會了解教育的重要性。
孩子出村追夢 還能回鄉分享
街頭教室從賈穆里亞開始,逐漸擴展到西孟加拉邦、賈坎德邦等地區,並擴展成150人的團隊。在團隊的努力下,孩子開始做夢,規畫要去哪裡攻讀學位,讓迪亞克非常自豪,他說:「以前,孩子只有當勞工或結婚才會出村,現在,他們可以自由地夢想。」
因他還是學校教師,迪亞克只能利用放學或假日到街頭授課。他認為,這是零投資、高報酬的計畫,把街道改造成教室,只要花100盧比(約新台幣38元),卻可彌補城鄉落差;此外,他還時常購買食品,為兒童補充營養。
基本上,印度還是重男輕女,為了讓更多小女孩能讀書,迪亞克會請人來演講,尤其是在出身自村莊的小孩,當長輩看見從小看到大的孩子變成工程師、醫師,會樂於讓子女上學。迪亞克表示,他想把街頭教室擴展到全世界, 「我不想讓任何人經歷跟我姐妹一樣的情況,我將確保每個女孩、男孩都能接受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