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近年國內外日趨重視心理健康,除了於校園、家庭恐遭遇心理議題,就醫過程也可能在不熟悉的狀況產生「嚴重壓力反應」,留下童年負面經驗,而增加成年後罹病的機率。台大兒童醫院兒童胸腔加護科主任呂立表示,國外行之多年的兒童醫療輔導師,在台灣只有五人,盼能藉由政策引導,讓醫療輔導師培訓、認證制度化。
呂立說,目前先進國家的兒童醫院多設有醫療輔導師,在醫療過程中引導、傾聽孩童意見,以和台大兒童醫院規模類似的美國波士頓兒童醫院為例,一家醫院設有七十名醫療輔導師,但全台只有五人赴北美取得證照。
呂立表示,國外多藉由保險制度鼓勵醫院設置醫療輔導師,但國內全民健保沒有相關支付機制,衛福部優化兒童醫療網計畫,則較著重醫療層面,「國外把醫療輔導師視為必要,但台灣仍有很多挑戰」。
衛福部醫事司簡任技正李中月說,衛福部已將優化兒童醫療網第二期計畫上報至行政院等待核定。醫事司司長劉玉菁表示,該計畫預計編列一百三十九萬經費,用於留任兒科人才,並鼓勵醫院落實以兒童為中心的醫療服務。